协调均衡奔小康——浙江探索协调性均衡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网
2017-08-08 11:24:24
分享

原标题:协调均衡奔小康

山与海 区域协调再升级

浙江山多,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浙江海岸线6600公里,居中国首位。山海共生,绿蓝泼墨,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景。

展开这幅图,用直线将临安清凉峰镇和苍南大渔镇连接起来,出现的是一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分割线——“清大线”。直线西南侧,群山绵延,耕地稀缺,包括丽水、衢州全境以及杭州建德、淳安,温州苍南、泰顺等县市的部分区域,是浙江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核心区块;东北侧,水系纵横,土壤肥沃,集聚着自古繁华的杭嘉湖绍平原及甬台温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浙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必须跨越的障碍。

如何实现跨越?放眼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用实践印证着这样一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策略:让人口由相对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资金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流动,在宏观层面促进对流。

为促进对流,早在2002年4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自此开启山呼海应、携手共赢的全新探索。当时,习近平同志把这一工程提升到事关浙江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浙江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如今,历时15载,山海携手成绩如何?

严谨的数字带着手足的温情:2002年到2016年期间,实施山海协作的26个县共完成产业合作项目10182个,到位资金4432亿元。

数字背后,是26个县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2015年2月,省委、省政府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这是浙江在区域协调方面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在衢州,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新增生产总值的35%左右。

浙江纽顿是与阿里巴巴总部仅两百米之遥的衢州海创园内的一家企业,近日公司正在研发的治疗癫痫病植入性神经刺激器项目,获得天使基金3200万元,完成A轮融资,公司估值8000万元。公司副总裁陈新蕾说:“我们将把医疗设备生产线落户在衢州。”

“孵化在杭州,产业在衢州”,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山”与“海”的深度融合中滋生发展。作为浙江省第一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衢州海创园正是衢州下的一招区位布局“先手棋”。

如今,山呼海应不再是简单的输出劳动力、产业转移和扶贫帮困,而是“山”这头以绿色发展为本,主动奔向“海”的怀抱,寻智、寻产业、寻人才,山海协作提档升级,共同携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

仅2016年,浙江共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541个,到位资金522亿元。其中,八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369个,到位资金290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55.6%。

以高质量、均衡性为目标,“清大线”两侧正携手同行,为“中国的明天”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浙江样本。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