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西险大塘焕新颜:44公里生态廊道筑就民生福祉新纽带

杭州余杭西险大塘焕新颜:44公里生态廊道筑就民生福祉新纽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11: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余杭交投集团组织实施的西险大塘沿线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期)已全面竣工并正式向市民开放。这条绵延44公里的生态廊道,成功串联起余杭、仓前、瓶窑、仁和等多个镇街,历经精心规划与建设,如今以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崭新姿态,成为点缀城市、惠及民生的绿色纽带。

工程始终紧扣“环境提升、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三大核心目标,着力对沿线长期被忽视的桥下、滩地等“边角料”空间进行系统性活化与提升,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价值,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

巧织补:桥下空间“变形记”,激活城市灰色角落

“以前这里环境杂乱,大家都不愿靠近,现在建成了漂亮的口袋公园,成了我们饭后散步、日常锻炼的好地方。”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喜悦地分享着变化。随着一期工程完工,昔日杂物堆积、景象萧条的桥下灰色空间,已成功“变形”为广受居民欢迎的休闲活动场所。项目通过对这些城市“失落角落”的精准“织补”与功能重塑,积极应对了周边区域反映突出的“停车难”、“健身难”等问题。在设计方与施工方的紧密协作下,闲置土地被高效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除新建多片标准化运动场地及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外,本期工程重点完成了3处关键节点的桥下空间改造升级,并新增公共停车位超过100个。”余杭交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这些“小而精、惠而实”的改造举措,在显著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与整体风貌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精雕琢:口袋公园“绣”出四季景致,融汇城乡风貌

时值初冬,漫步于西险大塘沿线,多个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内依然绿意盎然,生机不减。项目在景观营造上匠心独运,科学选用了50余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及耐涝品种,通过艺术化的组合与配置,打造出四季有景、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节点景观。

同时,项目注重与周边乡村自然风貌的有机衔接与和谐共生,巧妙融入了油菜花田、向日葵花海等乡野景观元素。此举使得市民在廊道中漫步或休憩时,既能欣赏到城市园林的精致秀美,又能感受到浓郁的田园气息与乡土情怀,实现了城市肌理与乡村记忆的完美对话。

重保护:滩地修复践行“最小干预”,守护生态本底

“滩地生态修复,是本次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余杭交投集团负责人强调。为最大限度保护原生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项目团队始终坚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的核心理念。修复工作主要通过对滩地现有植被进行科学的“生态梳理”,在严格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前提下,仅对局部长势不良或生态功能较弱的植被区域,实施精准、精细化的生态修复与物种优化。

为确保这一先进理念落到实处,团队采取了分时段、分区域精细化施工作业,优先使用小型、低冲击机械设备以降低环境扰动,并大量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植被补种与养护,尽最大努力减少了对自然栖息地的影响,坚实守护了区域的生态本底与生物多样性。

展望未来,余杭交投集团表示将持续推进西险大塘沿线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的二期建设。旨在将这道昔日功能相对单一的防洪水利屏障,进一步打造成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彰显绿色发展理念、传递城市人文温度的“民生廊道”、“生态廊道”与“文化纽带”,为余杭区的高质量发展、城市能级提升以及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编辑:陈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