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荆丰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完成适儿化改造并正式启用。这是该街道依托“五彩童年”儿童成长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转变的又一关键成果与生动实践,标志着街道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提升民生福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聚焦需求、精准施策,推动服务空间“微改造·精提升”
针对荆丰社区婴幼儿驿站此前存在的设施老化、功能分区不明等问题,五常街道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主动引入余杭区聚橙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等专业力量,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科学的“微改造·精提升”方案。
改造后,驿站全面对标婴幼儿安全标准,铺设加厚环保爬行垫与全方位防撞软包,并科学规划出亲子阅读、感官探索与大运动活动三大功能区块。通过配置种类齐全的适龄教玩具与专业辅助器材,驿站现已具备开展标准化早期教育活动的坚实基础与专业能力,有效补齐了社区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的短板,实现了服务能级的跨越式提升。
创新模式、回应关切,探索“临时托”公益服务新路径
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五常街道致力于拓展公益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精准聚焦辖区双职工家庭多、老人照护压力大等现实痛点,荆丰社区婴幼儿驿站率先试点“社区临时托育公益服务”。该服务在驿站常态化开放基础上,为居民在突发紧急状况(如临时就医、紧急公务)下提供可靠的短时婴幼儿照护支持,有效解决了家庭的“燃眉之急”。
居民普遍反映,这一创新举措精准切中了“临时带娃难”的民生痛点,显著提升了社区生活的便利度与安全感。这种以“小切口”破解“大民生”的公益实践,不仅盘活了公共空间资源,更极大地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可及性与普惠性,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统筹资源、系统布局,构建“幼有善育”全域服务体系
五常街道流动人口多、年轻就业群体占比大,对优质托育服务需求旺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将“幼有善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多层次、全覆盖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成效显著:街道辖区已备案托位数达一千余个,建成并高效运营成长驿站7家,各类专业的养育照护公益活动覆盖超万人次。在今年幼托一体招生出现学位紧张情况时,街道迅速响应、积极作为,通过内部挖潜与资源统筹,短时间内紧急增设了100个普惠托位,精准化解了部分小区居民的入托难题,确保了普惠政策的有效落地与可持续供给。
据了解,五常街道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社会组织的战略协作,探索更多元化、可持续的公益托育实施路径,致力于将“家门口”的育儿支持网络织得更密、筑得更牢,持续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五常经验”与坚实力量。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编辑:陈烨 通讯员 李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