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平湖:在浙沪边界,看见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本

解码平湖:在浙沪边界,看见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本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1: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晨光洒金,田垄生辉。11月16日上午8时30分,承业建设·2025平湖金山半程马拉松暨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党群服务中心鸣枪开跑。近3000名跑者从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启程,踏上一段独特的跨省之旅,用脚步丈量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深度”,用目光解码乡村振兴的“质变密码”。

这场由平湖市与金山区政府联合主办、多部门共同承办的赛事,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竞技范畴。从最初的“跨省相逢”到如今的“协同共兴”,今年以“田美农开·田园廊下”为主题,将浙沪毗邻的“地缘近”升华为“发展亲”。它不仅是“一桥两山塘,党建一家亲”的情感纽带,更是平湖农开区“亮名片、聚人气、促发展”的动态窗口,旨在将体育流量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赛道即画卷,奔跑见未来

这条赛道本身,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现代农业全景图。跑者们从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沿朱平公路驰骋,先邂逅“明月山塘”景区的青石板路与古桥流水,感受浙沪孪生村的烟火传承;随即步入现代农业核心区,连片的智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浙江后稷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智能化控制;途经嘉兴佳莓农业的“草莓天瀑”,自动化种植架蔚为壮观,这种数字化模式不仅让产量翻倍,更已推广至全国十余个省份,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自2017年成立以来,平湖农开区已集聚50余家高科技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5%,“农业硅谷”的成色愈发醇厚。

“以往跑马看山水,这次看的是‘农业黑科技’!”来自上海的跑者王阿姨边跑边记录,“沿途既有白鹭掠稻田的诗意,更有传感器监测作物的硬核场景,这才是长三角乡村的‘双面精彩’。”当地广陈人石先生则感慨:“从前的农田变科技园,如今我能骄傲地向朋友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农业硅谷’!”

细节蕴温度,融合显匠心

赛事的温度,藏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里。赛道旁搭建的农副产品市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带着数字烘干气息的广陈大米、搭配现摘蔬菜的平湖糟蛋,是科技赋能的“新农味”;寂静山塘共富工坊的非遗文创、泗泾村的绒绣手作,则是传承千年的“老乡韵”。这些备受跑者青睐的“伴手礼”,背后是平湖农开区“生产-装备-管理”的全链条升级,更是“农业+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专业的保障让奔跑更安心。医疗团队每2公里设点,每500米就有AED巡逻员;补给站内志愿者服务暖心;面部识别技术实现的即时照片查询,让跑者在冲线瞬间就能定格与田园科技同框的精彩。

回响超越赛场,发展永无止境

赛事的影响力远播场外。多位跑步KOL化身体验官,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分享“跨省马拉松的双向奔赴”,让浙沪两地的创新实践触达千万网友。数据显示,赛事期间两地民宿预订量与农产品销量大幅攀升,“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办赛效应凸显,体育赛事正成为带动乡村消费的“新引擎”。

跑道有终点,发展无止境。未来,这条跨省赛道将继续作为纽带,串联起广陈古镇的人文底蕴、平湖农开区的创新活力与长三角的协同之力。它向世界生动展示:这里,既有千年古镇的岁月静好,也有农业新硅谷的朝气蓬勃,一幅乡村振兴与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宏伟图景,正于此加速绘就。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编辑:陈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