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深耕红色爱心文化,通过数字化赋能、全方位科普、高品质服务三大举措,持续凝聚无偿献血文化自觉,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筑牢血液保障防线,让“热血奉献”成为城市文明的鲜明底色。
数字赋能,构建献血服务“智慧闭环”
宁波推进“献血一件事”信息系统建设。创新“团体预约”模式,通过献血精准招募、扫码预约、分时段采集、团队管理、纪念品线上发放、智能回访等功能,打造“预约-确认-提醒-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根据团队规模、献血车承载量,通过动态时段划分算法,实现人、财、物“削峰填谷”式优化。自2024年6月试运行以来,截至2025年9月底,组织全流程闭环团队献血活动962场,预约总人数45045人次,成功采集36630人次,提升了团采配置资源的利用率。
开发成分献血服务智能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技术路线,开发成分献血服务全流程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献血者在线预约、分时段采集、团队与个人献血者精准管理、路费补贴线上发放、智能回访等功能,成分献血预约联动排队叫号系统,缩短等候时间1/3以上,显著提升了成分献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创新“三免政策”数字化应用。集成公交、文旅、医疗三大领域数据,2022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扫“献血优享”码享“三免”优惠的举措。全省《荣誉证》获得者在宁波只要扫描“浙里办”APP中的“献血优享”码,就能便捷享有“三免”待遇。这一宁波经验在舟山、嘉兴等地得到推广。自2022年1月试运行来,截至2025年6月,“献血优享”码已累计服务献血者超289.43万人次,三免减免费用超943.34万元。
科普先行,厚植无偿献血文化土壤
宁波着力搭建多元化科普平台,让科学献血理念深入人心。2020年11月落成的宁波市无偿献血科普教育基地是宁波首家以无偿献血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总面积836平方米,融合“互联网+”思维与图文科普、VR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自2021年3月常态化开放以来,基地已成为推动血液文化展示、传播与传承的有效平台。
11月4日,在杭高校感恩月无偿献血暨“闪耀的红——全国无偿献血者优秀事迹巡讲浙江行”杭州站活动中,由浙江省血液中心组织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血液里藏着星辰大海:献血科普指南》正式发布。该书以通俗语言和生动案例解读血液奥秘、消除认知误区,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奉献,让无偿献血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服务升级,打造城市公益暖心窗口
宁波持续完善献血服务网络,率先实现爱心献血屋区县市全覆盖,16座爱心献血屋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固定服务网络,让市民献血更便捷。其中,坐落于天一广场2号门的天一献血屋凭借优质环境与人性化服务,荣获“2023年全国最美献血点”称号,近期完成升级改造后,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再获提升。
屋内功能分区清晰,单日最高可满足百人以上献血需求。自助体检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初筛区配备全项联检智能工作站,显著提升效率。采血区配备的智能采血椅,具备多姿势电动调节、座椅加热、一键呼叫、无线充电及影音娱乐等功能,从细节处极大改善了献血者的舒适度与参与感。
在宁波,像陆彩芬这样的“热血榜样”还有很多,她20余年累计献血7300毫升,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以“献血者+志愿者”的双重身份,用热爱与坚守感染着更多人参与公益。
“我很喜欢现在的‘双重身份’。作为一位固定献血者,我深知献血不仅仅是一种善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作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我只有自己先行动起来,才能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把献血和志愿服务这项公益做下去,用‘热血’和‘热爱’感染更多人。”陆彩芬说。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记者: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