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运河畔 融合促共富|2025全国“行走大运河”活动在杭州临平启动

健步运河畔 融合促共富|2025全国“行走大运河”活动在杭州临平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5 15: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意渐浓,运河如画。10月25日,2025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在杭州临平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健身爱好者齐聚运河畔,以一场全程10.8公里的健步走,共同践行“人人爱体育,健康奔共富”的全民健身理念,深度体验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联合发起。本届“行走大运河”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市体育局协办,旨在以健步走的形式,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促进大运河沿线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绿道串珠,绘就流动青绿画卷。上午9时,发令声响,身着统一运动装束的参与者们从崇贤夏家圩街与拱康路交叉口欣然出发。欢声笑语伴随着矫健步伐,荡漾在绿意盎然的运河岸线。此次精心设计的路线,自崇贤段始,蜿蜒途经崇贤·和园(贤园)公园、藕遇公园、承载红色记忆的鸭兰村展示馆与码头、塘栖运动活力公园等多处景观节点,最终抵达历史悠久、风韵独具的塘栖古镇。

“在市区很难找到如此完整且风景绝佳的绿道,沿途移步换景,身心愉悦,丝毫不觉疲惫!”专程从上海赶来的跑步爱好者刘女士由衷赞叹。这条融合了郊野自然风光与古镇人文底蕴的路径,赢得了参与者们的广泛好评。

作为活动的核心载体,大运河绿道(临平段)在此次活动中迎来了其31.5公里全线的贯通亮相。它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将沿线的自然景致、城市公园、特色产业与古老集镇有机串联。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长度约3.5公里的塘栖城镇核心段绿道也同步精彩呈现,标志着自2021年启动建设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实现全线开放。

绿道建设充分尊重了运河原有的生态肌理。郊野段保留了“水杉林立、芦苇摇曳、白鹭掠水”的野趣;城镇段则巧妙更新工业遗存,如新建的塘栖水上客运中心码头,营造出兼具历史纵深与现代美感的滨水空间。“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平人,亲眼见证运河边环境日新月异,绿道成了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塘栖居民陈阿姨与她的“姐妹团”边走边拍,感慨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此次活动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绿道体系不仅是对运河生态与文脉的修复连接,更是对这一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幅全新的“运河青绿画卷”。

文化赋能,探索体旅融合新径。这场健步走,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之旅。沿途精心设置的“莲”主题非遗表演、“好运莲莲”等特色打卡点,以及舞蹈、魔术等互动节目,为行程增添了无限趣味与文化韵味。“今年的路线新颖,活动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大运河独特的文化底蕴。”第二次参与该活动的李先生称赞道。

为了让参与者更全面地感受临平风情,活动沿线设立了3个特色补给点,香气四溢的崇贤蹄髈、清甜可口的三家村藕粉、精致地道的塘栖糕点等地方美食,令大家赞不绝口。终点处的主题市集更是汇聚了临平非遗、农副特产与运动体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运河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浙江理工大学王同学作为本地人,热情地向同行的朋友们介绍家乡美食与红色历史:“大运河滋养了这片沃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运河文化。”

近年来,临平区持续深耕“古今运河·时尚临平”文化品牌。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临平中心的启用,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糕版馆等一系列文化地标的落成,楠宋瓷业、“天都里”文化综合体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上塘河宋韵文化带等40余个项目的陆续完工,不断丰富着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临平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旨在通过“行走大运河”这类活动,让深厚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走”入人心。

产才驱动,铺就时代共富之路。大运河的活态传承,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以“产才融合”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大运河科创城正系统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新格局,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的经济活力。

随着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场馆落成,文化资源的活化路径不断拓宽。藕遇公园、鸭兰村等地引入专业研学机构,打造“红旅第一村”研学基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校外基地等,推动文化资源向教育产品与旅游体验转化。

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成为亮点。塘栖古镇内的稀隐HiiN艺术街区,由建于1952年的浙江丝绸公司中心仓库改造而成,在保留工业肌理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文艺新地标。街区主理人梁天威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老建筑‘活’起来,延续运河记忆。”同样在塘栖,大运河糕版博物馆推出的“定胜玩偶”等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结合,让非遗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

产业平台能级也在同步提升。鸭雀漾码头作为元通汽车出口国际贸易港已正式运营,成为临平对接全球市场的新窗口。运栖科创城产业园、陆家桥数智产业园等孵化载体加快建设,聚焦数字文创、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核心动力。启航·青创综合体汇聚了众多年轻创客,通过“硬环境+软服务”双轮驱动的人才生态,已吸引超1400名人才落户,140余家企业入驻,覆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我们不仅要让运河‘美起来’,更要让它‘活起来’‘旺起来’。”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

从老茧站变身艺术街区,从传统藕粉衍生创新产品,从工业遗存转型科创空间——沿着运河绿道前行,一条文化、生态、产业、民生交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清晰可见。临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城人文”融合,在新时代铺就一条生态美、产业兴、人才聚、百姓富的康庄大道。千年运河,正以其奔流不息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繁荣篇章。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