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旅融合新范式来了:岱山如何用 “赛事经济” 破圈?

体旅融合新范式来了:岱山如何用 “赛事经济” 破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7 1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悦耳的发令汽笛声,风翼板在东海的碧波上划出一道道银色弧线。前不久,“2025年风翼世界杯暨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全国风翼冠军赛浙江风筝板公开赛在岱山举行。

运动员赛前训练(图片来源:浙江岱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自今年3月海岬半程马拉松开跑以来,已有5场海洋特色的重大、精品赛事落地岱山,把这座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海岛直接“拉爆”——吸引约3万人来舟山岱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赛事期间核心区域规模酒店入住率达到100%。

把山海划为赛道,把文化融入赛事

岱山拥有“蓬莱十景”的诗意传说、北纬30度的黄金气候带,以及稀有的海岬地貌资源。不过,除了开发为海滨浴场,更多的只是默默充当着沿途的风景。曾有上海游客感慨,随便“拿”一个沙滩放到上海,必定会是游人爆满。但在岱山,大大小小的沙滩不可能吸引游客逐个打卡,闲置在所难免。

“能不能用赛事,把岱山的文旅资源打出去?”岱山县文广旅体局会议室里的设想,如今逐步成为现实。岱山把山海资源拆解为可参与、可体验、可竞技的运动场景,让自然禀赋成为体育赛事的底色。

3.6公里长的“华东第一滩”鹿栏晴沙,被打造成沙滩运动的天然竞技场——海岛斯巴达勇士赛的欢呼、沙滩摔跤对抗赛的呐喊、沙滩高尔夫的角逐在这里轮番上演,今年更迎来首次落户浙江的风翼世界杯,14个国家的选手在这片世界级风况海域竞技,央视、新华社的报道让岱山的海浪声传向全球;北峰山环山步道,串联起青山大海、环岛绿道、沙滩岛礁、田园阡陌,孕育出全国独一份的海岛公园徒步大会,选手踩着浪花丈量岱山韵律;脚踏细软金沙,背倚碧海蓝天,高尔夫运动员在具有一定挑战系数的沙滩上挥杆击球,海风成为策略考量的一部分,浪声则是最独特的背景音。

在岱山,连赛事细节都浸透着海岛基因:从参赛包里的海鲜面、非遗岱山贡盐、渔民画号码布文件袋,到颁奖仪式上的岱衢族大黄鱼……赛事将海岛的文旅资源融入方方面面。这种文旅体融合的深刻诠释,让岱山从众多海岛中脱颖而出,成功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

赛事“流量”如何变“留量”?岱山有“三板斧”

“以前赛事结束人就走,现在选手带着家人住民宿、赶海、晒盐。”当地民宿从业者老林的感受,道出岱山赛事经济的关键突破——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岱山精心准备的“三板斧”,让赛事热度延续为文旅消费热潮。

赛事日历的精准布局是第一板斧。从3月的海岬半程马拉松,到春日的徒步大会、骑游大会、沙滩高尔夫挑战赛,再到9月的风翼世界杯,年均6场品牌赛事,形成“季季有重点、月月有活动”的节奏,避免客流扎堆与空窗。今年前三季度,仅精品赛事就吸引参赛选手近万人,形成持续的消费活力。

运动员的服务升级为第二板斧。以岱马为例,渔嫂织网、打莲湘、腰鼓等民俗表演,在为跑者加油助威的同时,更是让岱山独特的民俗色彩与活力彰显无遗。跑道沿途不仅设置常规补给站,更联合本地酒店增设特色美食补给,设置八处非遗展演点,铿锵鼓乐为跑者注入奔跑能量;终点区则汇聚现煮海鲜面补给站、免费接驳专线、号码布塑封、冰敷拉伸等各类贴心服务,让温暖贯穿赛事始终。

2025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图片来源:岱山体育)

赛后72小时的沉浸式体验是最关键的转化点。赛事联动岱山五大知名景点,参赛选手凭号码布可携一位亲友免费畅游,在鹿栏晴沙看金沙碧海、追逐海浪,磨心山上看一场日落,牛轭观海公园露营,北峰山环山步道看海,燕黄线环山公路骑行,踏上冲浪板与海浪共舞,灯塔博物馆看灯塔、了解历史,看非遗船模、渔民画展现海洋艺术,在秀山岛遇见一整片蓝白相间的“小希腊”……

蓝白小镇(图片来源:岱山旅游)

赛事不仅带来直接消费,更催生出全域融合的新业态,为岱山文旅开辟 “第二增长曲线”。在鹿栏晴沙,沙滩的打开方式愈发多元:放风筝、沙滩音乐会、沙滩高尔夫、沙滩机车等活动精彩纷呈;老旧房屋经改造焕发新生,“沙野骑行” 驿站成为骑友驻足补给的首选,站内骑行商品、岱山特产与文创周边一应俱全;白墙蓝窗的 “乡邻悦舍” 内嵌书吧与旅拍馆,成为主客共享的活动空间。

数据印证着蝶变成效:2025年1-8月,岱山接待游客2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过夜游客125.4万人次,增长18.9%。

风翼世界杯的余温未散,岱山的“未来赛程表”已排满新目标。10月,国际运动风筝赛即将启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代表队将在此尽情展示他们的风筝技艺。

对岱山而言,风翼板的冲线不是终点,马拉松的奖牌不是句号,而是一座海岛以赛事为笔,重新书写自身价值的全新起点。当山海成为赛场,当运动融入日常,这座东海小岛的故事,才刚刚展开精彩的篇章。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