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荒地变身 “希望田”,颜值与效益并存

杭州余杭:荒地变身 “希望田”,颜值与效益并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7 14: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运溪路两侧的已征未用地块上,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引人注目——作业人员手持工具有序收割成熟的高粱,大型翻土机器则在田间来回作业,随后将油菜籽播撒进翻整一新的土壤中。这场 “收割 + 复种” 的整治行动,让曾经闲置的已征未用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兼具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的“希望田”。

据了解,运溪路两侧部分地块此前已完成征收工作,但因项目推进节奏,暂处于未开发状态。长期闲置期间,部分地块出现杂草丛生、土地板结等问题,不仅影响道路沿线视觉环境,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盘活闲置土地、提升区域人居环境,相关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将“短期生态利用”与“长期规划衔接”相结合,优先开展农作物种植,让闲置土地“活”起来。

在整治现场,十余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有的弯腰收割高粱穗,有的清理田间杂草,动作娴熟高效;不远处,两台大型旋耕机正匀速穿梭,收获后的土地翻耕成松软的田垄,泥土的清香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弥漫在空气中。“这些高粱是今年上半年种植的,现在已经成熟,收割后既能避免作物倒伏影响环境,还能回收利用秸秆。”现场负责人介绍,高粱收割完成后,将立即组织播种油菜籽,预计今年12月至明年3月,这片地块将绽放连片油菜花,成为运溪路沿线一道靓丽的季节性景观。

此次整治行动不仅注重“颜值提升”,更兼顾生态效益与资源节约。工作人员介绍,选择种植高粱和油菜,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作物适应性强、管理成本低,适合短期闲置土地的生态养护;另一方面,油菜开花时能吸引蜜蜂等昆虫,助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秸秆还田后还能改善土壤肥力,为后续土地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以前路过这里,看到的是荒草丛生的空地,现在变成了整齐的农田,看着就舒服!”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王先生路过时忍不住驻足,他期待着明年春天能带着家人来这里观赏油菜花。

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运溪路已征未用地整治为契机,总结经验做法,在辖区内推广类似模式,持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整治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