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之外,文明的回响|一场球赛,一堂文明的“公开课”

哨声之外,文明的回响|一场球赛,一堂文明的“公开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6 11: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终场哨声响起,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镇街组和企业组的激烈对决落下帷幕,为杭州余杭“未来杯”的赛程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赛场上,球员们挥洒的汗水与拼搏的身影定格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赛场下,观众的有序、尊重与自律,则构成了这场激烈赛事最温暖的“底色”。

这股文明的暖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观众们文明有序地进场,离场后座位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比赛最焦灼的时刻,也听不到刺耳的噪音,许多人的手机早已自觉调成了静音或振动模式,生怕打扰到身边人的观赛体验。

回顾五常街道对战黄湖镇那场突遇大雨的比赛,当雨水倾盆而下,后勤保障人员迅速为全场观众送上雨衣,雨后天气闷热,一根根解暑的棒冰又及时递到了每个人手中。这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现场观众直呼“暖心”。

更令人动容的,是超越了“主客场”界限的胸怀。当对手打出精彩的配合、投进漂亮的三分球时,五常的观众席上同样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为对手加油,才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致敬。”一位五常街道的球迷说道。

从个体自觉的静音,到集体共享的雨衣,再到为对手喝彩的格局,一场普通的球赛,仿佛构建了一个文明的“引力场”。这不禁让人思考:这种高度的集体文明自觉,是特殊场合下的偶然迸发,还是精心培育的硕果?

答案,就在赛场之外。

五常街道的“文明密码”,藏在它系统性构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之中。作为杭州城西科常大走廊的腹地,这里不仅有林立的高楼和前沿的科技,更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执着探索。

近年来,五常街道创新推行“三融三创”工程,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以“15分钟服务圈”让文明服务触手可及,以AI和小程序让文明参与高效便捷,再以“公益市集”等活动让文明理念在互动中深入人心。正是这种线上与线下、硬设施与软活动的同频共振,将文明的种子,真正植入了城市的肌理之中。

如果说,成体系的文明实践网络是“骨架”,那么深入人心的价值认同则是“灵魂”。五常街道的探索,正是实现了从“要求我文明”到“我们共同创造文明”的升华。

在“未来杯”的赛场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被动遵守规则的观众,而是一群主动的文明“共建者”。他们为自己的球队呐喊,也为城市的形象添彩。他们享受比赛的激情,更珍视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这种由内而发的集体荣誉感和文明自觉,正是文明实践深耕后最宝贵的果实。

真正的文明,不是被规训的结果,而是被涵养的产物。展望未来,五常街道正谋划将这种“赛场文明”延伸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垃圾分类的精准执行,到邻里纠纷的微笑化解,再到志愿服务的蔚然成风。目标是让文明如细雨润万物般,成为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与精神底色。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