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APP竟是诈骗陷阱!德清民警火速上门挽损万元

“刷题”APP竟是诈骗陷阱!德清民警火速上门挽损万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5: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浙江德清县公安局雷甸派出所快速反应、精准处置,成功劝阻一起以“驾考刷题”为诱饵的假冒APP电信网络诈骗,及时为群众止损16000余元,有力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10月10日晚19时许,湖州市德清县反诈中心接到(SPT)系统推送的中危预警指令,显示辖区一居民疑似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就是命令!反诈中心预警员立即尝试电话联系当事人,并同步指令雷甸派出所派员上门紧急劝阻。

接到指令后,雷甸派出所预警员朱伟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核实,了解到其不久前在微信视频号中收到一名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对方通过一段时间的闲聊获取其初步信任后,便以“使用腾讯视频APP聊天更清晰”为由,诱导其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一款来路不明的所谓“腾讯视频”软件。

在后续聊天中,当事人提及自己正在备考驾照,对方立刻“投其所好”,声称该APP内含有便捷的驾考题库,可帮助高效刷题备考。在对方的引导下,当事人进行了所谓的“身份验证”操作,包括扫描人脸和提供手机短信验证码。然而,这看似平常的步骤,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其人脸信息与验证码已被用于远程控制手机。此时,诈骗分子已悄然登录其微信,并向其通讯录好友群发借款信息,企图实施进一步诈骗。

万幸的是,反诈预警系统及时捕捉到异常,警方行动迅捷。在民警赶到时,诈骗行为尚在进行中,资金还未被转移。经过现场紧急核查与处置,成功阻止了资金损失,保住了当事人的16000余元存款。

“这些所谓的‘验证’操作,实际上是骗子获取你手机控制权的‘通行证’。”在劝阻现场,预警员朱伟强结合近期高发的真实案例,向当事人抽丝剥茧地解析了此类“假冒APP+远程控制”复合型诈骗的作案手法:不法分子首先伪造知名应用,诱骗当事人下载木马程序;再以各种理由骗取关键的人脸信息与短信验证码;最终实现远程操控被害人手机,盗取资金或实施借贷诈骗。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迷惑性极强。

经过民警系统而耐心的反诈宣传教育,当事人幡然醒悟,后怕地表示:“我以为只是简单刷个题,没想到差点把整个手机的‘控制权’都交给了骗子!”她承诺今后一定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乱扫码、绝不透露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