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近日,杭州余杭区仓前街道文化名师王福生老师醇厚而饱满的声音,在杭州余杭区仓前街道的梦想小镇塘河畔悠然荡开,掠过每一个人的心尖。
据了解,这是由浙江省朗诵协会与仓前街道办事处主办的“扶雅之声·音——塘河畔 读课文”中秋朗诵会活动。活动汇集了浙江省朗诵协会名家大师、浙江省课文朗诵大赛获奖学生、民间朗诵团队及辖区市民近百人,将经典课文朗诵、传统文化互动与余杭塘河的实景风光巧妙融合,让人们在感受中秋、国庆双节浓浓的节日氛围。
活动开场,著名朗诵艺术家、浙江省朗诵协会执行会长王福生率先登台,为大家带来苏轼名篇《水调歌头》的诗朗诵表演。他的声音时而低沉婉转,倾诉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孤寂,时而激昂有力,升华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深祈愿。在场观众无不被这充满情感的表演深深打动。
在王福生老师的精彩表演后,一批刚刚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课文朗诵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的小选手们接连登台,用清澈的童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我变成了一棵树》引领听众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刘胡兰》充满感情与力量,使英雄的形象跃然眼前;《匆匆》则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流逝与生命的宝贵……随后,来自仓前街道本土的朗诵团队——仓前扶雅之音朗诵团、浙江省民间朗诵团队桃李合诵团与浙江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曹勇纷纷登场,分别选取了《月光曲》《纸船,寄母亲》与《难忘的一课》三篇作品进行演绎,为现场观众带来美学和情感上的双重享受。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国学达人”互动环节,围绕中秋、仓前文化、朗诵大赛等设置问题抢答,在孩子们的踊跃发言与欢声笑语中,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在千年塘河边读课文,孩子更能理解什么是‘水乡’诗意,”带着女儿参演的市民陈女士感慨,“孩子在演出后和我说,传统文化从不遥远,它就在塘河的波光里、月饼的香甜里,更在每一颗被文字打动的心中。”
事实上,这也是此次中秋朗诵会举办的初衷所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与经典文化、本土文化的接触日益减少,我们举办此次朗诵会,是希望参与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用心感受朗诵之美、土地之美,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仓前文体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此次“扶雅之声·音——塘河畔 读课文”中秋朗诵会是仓前文体活动中心联合浙江省朗诵协会举办的“扶雅之声·音——读课文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将分别有两场朗诵活动在余杭区稻田里及非遗场馆中举行,用美文朗诵浸润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朗诵活动为代表,接下来,仓前文体活动中心将继续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新老仓前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为幸福仓前注入生动的文化底色。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