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在浙江启动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在浙江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2 1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1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活动以“向新而行,智检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检验检测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与实践路径,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浙江:打造检验检测与产业创新融合高地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高地,始终走在检验检测领域的前列。据悉,到2024年,全省现有机构近2500家、年度营收超400亿元,建有国家质检中心58家、省级质检中心86家,正高水平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2.0建设,致力打造企业发展的集成服务商、“两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者。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束为在讲话中表示,此次开放日活动启动仪式选址浙江,旨在贴近创新前沿、展示融合成果、推广典型实践,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检验检测的新路径、新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检验检测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检验检测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加以推进。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6.38%,检验检测服务业营收增速高于全省服务业增速10个百分点。

活动现场设置检验检测创新成果展,围绕自主创新、智能变革、人机协同、惠民检测等主题,以实物、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国内以及浙江检验检测装备核心技术攻坚、国产化替代、人机深度融合等检验检测领域创新成果。其中,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推出的机器人动作捕捉系统,依托视觉动态目标跟踪技术,可实时监测智能机器人的位置、速度等关键参数,为机器人动作精准性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展出的爬壁打磨机器人,适用于大型承压设备焊缝打磨,无需搭设脚手架,显著降低施工成本与人工风险。

检验检测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产业创新的“助推器”。围绕培育壮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浙江梳理3.2万条检测标准;在集成电路、智能物联、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加快推进芯片全要素检测、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船舶舾装结构件力学测试等重大平台建设。高效布局与产业适配的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面推动177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2.0建设,致力打造“企业发展集成服务商、‘两新’深度融合重要驱动者”。

近五年来,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科研经费投入超80亿元,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2万余项,获有效发明专利1.9万余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施2项国家级、104项省级质量攻坚项目,累计制定检测标准274项,研发仪器设备163台套,申请专利574项,助力中小微企业成果转化681项。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强调:“浙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检验检测改革创新,以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智启未来:AI赋能检验检测新格局

在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除了模拟人工操作,机器人是否具备与检测设备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能力?是否有能力打通底层接口,解决传统数据孤岛问题,从而助力实验室数据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活动现场举行“智启未来:AI赋能检验检测新格局”圆桌对话,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智能检测的未来趋势与创新生态展开深入交流。

“AI与机器人协同应用正在重塑实验室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企业代表在议题讨论中表示,“机器人可实现样本分拣、自动运输、前处理和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结合AI调度系统,可实现任务智能分配、路径优化和数据驱动决策,大幅提升实验室运营效率。”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结合自身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分享了机器人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路径,重点探讨从“人眼识别”向“机器识别”演进中的关键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机器人在执行检测任务中对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工程要求及保障手段。

便民惠民:公益检测让市民体验智能技术

同一时间,“惠民检测・安全守护”公益检测活动也吸引大量市民参与。现场设置了食品快检、珠宝鉴定、羊绒衫鉴别、防晒产品检测、电子秤校准、血压计检测、眼镜清洗维修、机动车检测咨询、特种设备体验、粮食质量检测及智能机器人互动等11项便民服务。通过实物展示、实操体验、VR互动等形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检验检测的技术魅力与社会价值。

“刚才检测了买的蔬菜,几分钟就出结果,特别方便!”余杭街道居民李女士连连称赞。带儿子前来体验的李先生也表示:“VR科普特别生动,孩子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