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是‘额外负担’,听你们一说才明白,这不仅是责任,也是对企业环境的保护,我们马上调整。”8月8日,当联合宣传队走进杭州余杭下陡门村的一家小型工厂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时,工厂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在余杭下陡门村,许多企业此前忽略了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区分问题。不少企业存在“图方便”的心态,将生产废料与办公垃圾混放,既不符合环保要求,也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经宣传人员从减少污染、降低处理成本等角度耐心劝导后,企业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有了扭转,在宣传人员指导下,合理设置分类投放点,并明确专人负责管理。
垃圾分类是需要各方协同的工作,因此在此次活动前期,下陡门村就十分注重凝聚垃圾分类辅导员、网格员、妇女组长及虎哥工作人员等多方力量,构建“专业引领+本土联动”的宣传格局:垃圾分类辅导员负责梳理专业知识;网格员规划高效的上门路线;妇女组长则侧重与农户家庭拉近距离,用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分类理念……根据网格内的区域特点,宣传队将宣传对象分为企业和农户两大类,针对性设计宣传内容,确保“讲得对、听得进、用得上”。
面对企业,需要用法律法规与经营管理知识“晓之以理”,而面对农户,宣传队的“打开方式”更显温情。妇女组长用当地方言拉家常,从“厨房菜叶怎么处理”“废旧电池往哪放”等日常问题切入,一点点讲清分类要点。针对农村常见的“易腐垃圾混进塑料袋”“废旧农药瓶随意丢弃”等问题,虎哥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如何将易腐垃圾沥干水分后投放,提醒有害垃圾需单独存放。
宣传中,大家还格外关注独居老人、租户、带娃家庭等群体的需求。这种“一户一策”的耐心,让不少村民从“被动听”变成了“主动问”,有人拿出家里的垃圾当场请教,有人追问收运时间,气氛格外热烈。
除了讲解分类知识,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宣传队还顺带收集了大家对村内环境的意见——有农户反映垃圾桶盖损坏,网格员记下后当天就协调更换;有企业希望调整收运时间,虎哥工作人员现场记录,承诺尽快反馈解决。这种“宣传+服务”的模式,让大家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用心,也更愿意主动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是下陡门村近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多方协作、精准施策,不仅让垃圾分类的知识走进了企业车间、农家院落,更让“环保无小事,分类靠大家”的理念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下一步,余杭街道下陡门村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宣传的“热度”转化为长效管理的“力度”,让整洁、有序的环境成为下陡门村最美的底色。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