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身份证”、搭建临时的“家”,杭州钱塘这个社区让文明养宠更有“温度”

办理“身份证”、搭建临时的“家”,杭州钱塘这个社区让文明养宠更有“温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17 1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海天社区流浪动物临时安置点里,奶牛猫“花无缺”最自来熟,虽然年纪小,只有5个月,但胆量足,看到有人来,会主动贴上来“撒娇求抱”,时不时蹭一下裤脚。

流浪猫是社区的“常客”。近些年,越来越多爱猫人士参与投喂,加之流浪猫惊人的繁殖力,给社区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不小挑战。

救助者有爱心,但是流浪猫越来越多怎么办?建设管理体系,需要人力、物力,该怎么解决?如何寻求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长久之计,让人与宠物和谐共生?

早在2022年春,海天社区在全国首创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试水社区动物文明建设新模式。临时安置点,就是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的一大亮点,也是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

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四方共建”,由动物文明建设协会(动文会)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四方共同成立动物“管理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成立系统化治理体系,从救护流浪动物、控制流浪猫数量到牵绳遛狗,把大大小小跟动物有关的事情都管起来。

三年做下来,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小区里遛狗不牵绳现象基本不复存在,流浪猫数量也牢牢控制在200只左右。同时,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也更加成熟,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

比如,动文会作为牵头者和监督者,负责安置点的制度建设和正常运行,包括对流浪猫狗进行绝育,照顾生病的流浪动物,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家”,同时,也对小区里遗弃动物、伤害动物的行为进行监督。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则是重要支持者。

目前,动文会除了有89名正式会员外,还有400余名志愿者一起来照顾流浪猫。朱娟娟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我非常喜欢小动物,但是因为家人猫毛过敏,家里就没办法养小动物。”朱娟娟开心地说,现在每天来安置点里照顾小动物,抚慰了她的“爱猫之心”。

又如,对于领养也是有严格规定:提倡就近领养,尽量是本社区居民。领养前,领养人需要登记身份信息。至于居住条件,有专人上门察看,领养后续也有人跟进回访。同时,动文会还专为动物办理“身份证”,登记动物的名字、照片、出生日期和居住地点等信息,把动物看做社区居民;设置临时投喂点,负责投喂点的卫生及照顾小猫的生活日常。

去年,萧山区、余杭区等城区文明养宠工作人员也纷纷赶来到海天社区“取经”。未来,海天社区计划寻找更多社区动物文明建设牵头人,将“海天模式”的经验传递下去,并谋划在社区开展遛狗区域,近期将开展给小猫送“年夜饭”的活动,一场动物与人的双向奔赴之旅仍在路上。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