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妈妈发现,孩子从小就有一些特别的行为习惯:他总是喜欢贴着墙壁走,仿佛墙壁能带给他某种安全感;他的衣橱里总有一件衣服备受青睐,无论季节如何变换,他总是坚持穿着它;他的问题也总是重复而固定,仿佛每一个新问题都让他感到不安和困惑。
入学后,老师也注意到了小郭的与众不同: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有时甚至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把自己抓得鲜血淋漓……
“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孤独症儿童在学校适应上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无疑是一个让家长揪心、教师担心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无疑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助力破解这一难题,浙江师范大学的“上好学”项目团队展开了全国范围的科学调研。他们深入了解了孤独症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们创新研发出了一套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全支持”教育资源,这套资源涵盖了目标设定、评估机制、教学方法和环境营造四大方面,旨在促进孤独症儿童在校的适宜融合。
从目标设定到评估机制,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环境营造,团队紧密围绕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展开工作,致力于打造一套全面的支持教育资源,以解决孤独症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的痛点问题。
“我们团队常常在必要时给予专业资源的全面支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默默陪伴,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顺利融入学校生活。”该项目团队的负责人表示。
针对本土化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较为匮乏这一问题,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适宜中国国情的资源。例如,针对95%的孤独症儿童具有感知觉异常这一问题,他们通过研发提供了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动态座椅。这种座椅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能够有效对他们的相关症状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实践中,团队将杭州市湖墅学校作为试点,开展资源入校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湖墅学校的教师表示:“‘全支持’资源为孤独症儿童融入学校生活带来了希望。这些资源的使用也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我们由衷地向浙师大团队表示感谢!”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全纳教育中心的周主任也开心地表示:“在普通学校,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过去会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我们一直想促进融合,但不知如何帮助他们。真的非常感谢浙师大‘上好学’项目团队给予我们‘全支持’资源支持,让我们感受到背后的力量。”
据悉,该模式资源的成功研发为我国解决孤独症儿童学校适应问题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它不仅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前进,将解决孤独症群体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他们致力于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孤独症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
“生命之孤,以爱破局。‘上好学’团队希望帮助每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孩子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团队负责人说。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