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在杭州临平举行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在杭州临平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11: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申遗十载水脉悠悠,传承千年焕发新生。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活动在临平拉开序幕。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宣传文化部门及古镇代表将齐聚大运河畔,共同展示大运河古镇的保护发展与传承创新成果,同赴十年之约。

遇见运河新貌!多地代表共议运河文化保护。一水连南北,文脉贯古今。对于大运河沿线的古镇来说,共同传承运河文化、推进遗产保护,早已成为共识。

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持续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6月19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活动正式启动。

对于临平来说,大运河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大运河贯穿临平境内,京杭大运河、上塘河、运河二通道,三条运河交汇在临平,绵延56公里,沿河两岸桑蚕丝织、米塑糕点等一批传统民俗、美食文化因水而兴。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沿线城市、古镇经验颇丰。北京市通州区、杭州市临平区作为京杭两地代表,在活动中作经验交流。

活动中,临平区大运河(超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运河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发布,运河文化产业带项目签约。

大运河穿越古今、生生不息,推动了流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变革,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的发起地,临平区以“大运河”为核心全面开启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并积极开展“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爱上大运河”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等,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活动当天,北京通州、临涣古镇、蒋坝古镇、前童古镇等大运河沿线城市和古镇代表共同发布《大运河古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宣言》。

今年的古镇发展文化周活动,以美食文化、丝绸文化串联起运河沿线古镇,让大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领略江南水乡风情。启动仪式上,“听说很好吃”味蕾漫游行、“爱上大运河 丝路文化行”2024大型融媒体行动启动,琳琅满目的大运河美味佳肴,承载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是一代代水乡人的乡愁。活动前期进行了“听说很好吃·厨神就是你”挑战赛,并开展美食品鉴会,就大运河沿线古镇美食推荐、新烹饪艺术·美食文化做交流、分享,以味蕾唤醒水乡记忆。

好吃又好玩!来体验运河边的活色生香。大运河不仅文脉悠长,它的便利交通也为两岸人民带来了活色生香的生活。明清时期,塘栖是南北货物交流的枢纽,糕点、茶食格外多样。爽滑不腻的王元兴汤包,香糯可口的刺毛肉圆,油香满溢的水乡茶糕……在古镇逛一圈,让人直呼真香。

“不愧是世界美食之都!”“这些美食的诞生和大运河有关吗?”参加2024年京杭对话的大运河沿线古镇代表们,一边品尝着特色美食,一边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大运河。塘栖古镇景区负责人告诉大家,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南北食材的交融,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饮食文化。

行走在塘栖古镇,同样能撞见人间烟火气。眼前是古桥流水、粉墙黛瓦,耳畔是古戏表演、声声评弹。一家家店铺枕河而建,不少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河畔留下温婉倩影。在6月17日—19日,大运河美食·非遗集市活动也在此上演,来自张家湾古镇的糖卷果、杨柳青古镇的年画,还有德州扒鸡、高庄豆腐干、山东布袋鸡,以及临平的皮影戏、布老虎等,让人大饱眼福。

据了解,塘栖古镇景区位于杭州市北部,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当地政府通过遗产修缮、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文化空间利用等方式,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处最江南”的文化空间,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杭州休闲美食体验点等。

景区核心区呈一桥三街的总体格局,京杭大运河南岸为水南时尚街区、北岸为水北历史街区以及即将开发的市河风情街区,完整保存了广济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水北粮站、水利通判厅、水北明清一条街等众多历史古迹,也拥有同福永酒厂、蚕茧仓库等众多工业遗存。此外,朱炳仁铜大运河艺术馆、临平方志馆、何思敬纪念馆、塘栖枇杷产业博览馆等文化展馆,充分展示了塘栖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风情。

接下来,临平区还将围绕运河文化开展古今运河杯·全国陶瓷创意设计大赛、第十五届大运河鱼羊美食节、“此食此客”京杭大运河美食主题摄影展等重点文化活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