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临平体育中心,杭州临平区迎亚运倒计时100天攻坚动员暨第一届人民运动会拉开帷幕。现场,镇街、机关工作人员代表、运动爱好者们因亚运相约。一项项别具特色的演出、活动,以全民参与的形式,传递人们喜迎亚运的热情和对亚运盛会的期盼。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赛事举办地,临平共有3个场馆,承接了空手道、足球、排球等亚运项目和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亚残运会项目。
“在这个关键节点,区委、区政府举办第一届人民运动会,时间特殊,意义重大。希望全体参赛人员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展现精湛的运动技能,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力争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临平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临平将继续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推动临平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动感的旋律,由544名来自临平职高和商贸职高的学生带来的《临平滚灯舞起来》率先登场,为这场群众体育盛会拉开大幕。
滚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临平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表演团队负责人介绍,连日来,两校学生们加班加点,积极投入昼夜进行排练。虽然高强度的排演令演员们汗流浃背,但他们依旧热情不减,只为以最好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到来。
除了精彩纷呈的体育运动表演,临平区第一届人民运动会的会旗也正式亮相。
会旗以字母“LP”为设计元素,是“临平”二字首字母。图案中身后的跑道衬托人物在运动场上风驰电掣,寓意运动员奋力前进的形象。会徽整体则以亚运色彩映日红为主色调,代表了山河与天空共同形成的气韵之色。“映日红是一个既自然又新潮的色彩,所以也寓意着热情和新的挑战。”临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亚运会是一场全民盛会。志愿者是否服务周到、竞赛场馆是否使用舒适等,不仅考验了当地赛事组织管理水平,也影响着浙江对外形象的传播呈现。
亚运的脚步越来越近,攻坚动员的号角正式吹响。为了营造迎亚运的浓厚氛围,临平全面强化赛事筹备组织,全域提升环境面貌品质,全民共建安全文明城市,高质量推进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努力将这届家门口的盛会,办得简约、安全、精彩。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临平体育中心,对照“亚运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完成改扩建后,临平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风雨操场等五个单元均已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承担全区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全民健身开放的职责,中心提前对“赛后利用”进行规划。此外,地下新建了700余个停车位,将进一步缓解赛后城区内停车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亚运会“文明、智能、节俭、绿色”的办赛理念,也蕴含在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电气配套、设施项目等方方面面。比如在亮灯上,采用绿色、节能LED照明产品和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科学控制实现多种场景应用。
在塘栖盲人门球基地,也充分将无障碍设计融入场馆。平坦道路和缓坡、看台入口的轮椅专用电梯、适应轮椅高度的电梯按钮、电梯口的盲道和盲文按钮,甚至运动员更衣室和浴室中处处都有的扶手、围栏……周到细致的设计,大大方便残疾运动员。
与此同时,临平也抢抓机遇,更加注重“城市侧”的提升。在乔司东互通入城口处,亚运吉祥物雕塑、运动人物剪影与海塘元素融为一体;临平东互通入城口,临平的滚灯文化与亚运吉祥物人偶结合,被打造成景观小品……临平对道路环境、绿化景观、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在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的同时,全面注入亚运元素。
办好亚运会,不仅要实现参赛出色、办赛出彩的目标,更要让“亚运红利”惠及每一位市民。眼下,一股全民亚运风在临平席卷而来。小马拉松、夜健身等本地原有的健身项目,以及滚灯操、广场舞、少儿街舞等极具临平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让市民尽情感受体育的魅力。
从3月起,十余场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文体活动接踵而至。除了首次举办的临平区人民运动会以外,临平还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及非遗项目,开展“亚运来临 幸福来临”文艺宣传演出系列活动、“临平非遗季”系列活动亚运专题等。
“随着杭州亚运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快乐。通过承办专业赛事,邀请高水平的运动队伍进驻,拉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体育运动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临平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马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