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到2022年浙江已超额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在浙江,绿色已然成为省域国土的鲜明底色,目前,浙江省森林覆盖率61.24%,位居全国第三。全省有国家森林城市18个,数量全国最多;省森林城镇752个,实现省森林城镇中心镇创建全覆盖。
年年亩亩新增的“绿”,无疑给“森林浙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究其背后,是什么样的底气和做法能够让浙江在国土绿化这件事上一路“狂飙”,提前“交卷”?
“一村万树”让荒地变绿 农民变富。
雨水节气刚过,家住衢州市柯城区范村村的王大姐一家人,趁着晴好天气来到自家负责的林木基地,对正在茁壮成长的浙江楠进行养护。这片浙江楠,是随着上一批树木长到移栽兑换标准,在规划和土地重新管理下,于去年年底陆续新栽种的。
2017年,衢州市柯城区创新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利用农村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等,种植适合本地的珍贵树、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
原先荒废的山地变美了,王大姐也摇身一变,成了“种树能手”和家里的“赚钱一把手”,除了积极参加区里的林木种植培训,还主动改造家里的房间,开起了“农家乐”民宿。
据了解,得益于“一村万树”,几年来,柯城区全区已新栽树木超过百万棵,村集体收入效益年年增长。“目前,‘一村万树’已经发展到 3.0版本,从种植树木到认购绿色期权再到认购林碳期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可付费认购‘资产包’,购买林木未来收益,农户赚取稳定劳务管理收入,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共赢局面。”衢州市柯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种树护树,促进村庄增绿,农民增收,多方受益。在总结柯城区“一村万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全域开启“一村万树”行动推广,全省已建成1741个示范村。以“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为主线,各地因地制宜种植乡土树种、彩色树种及经济树种,改善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的同时,形成了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乡村绿化体系。
量质并重,合理规划成就“摇钱树”。
杭州亚运会聚焦全球目光。如今,在杭州市萧山区亚运村周边,一条长度约4公里,植有200余亩1.3万株珍贵树种和彩色树种的“绿色丝带”已颇具规模。得益于连续五年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种下的浙江樟、浙江楠、榉树、红豆树、银杏、朴树、桂花、海棠等树木在钱塘江两岸相互呼应,等待着欢迎八方贵客。
家门口的绿化工程给市民带来良好福祉,但城市绿化要考虑美观、土地、长寿等多种因素,力求科学绿化。近年来,淳安县千岛湖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探索出一条林业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成为绿视率(人眼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接近100%,全省林业用地和公益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绿化标杆。
“绿水青山曾经也是荒山秃岭。”淳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淳安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绿化美好工程。
“植树”改造环境,不仅要“绿起来”,还要“美起来”、“活起来”,让 “一湖秀水 满目青山”成为每个游客的目之所及。
千岛湖结合现有绿化空间,气候特点,在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背景下,启动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对环湖景观生态保育区及5条流域的16.7万亩林地开展系统修复,选择种植树形优美、容易生长、颜色多样的树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彩化森林生态体系,显著改善千岛湖湖区森林生态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转清澈的湖水为 “聚宝盆”,茁壮的树木为“摇钱树”。
“云”管理 推进“全民植树”。
植树造林都能在“云”上看见、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地推进林业工作的“大局”,数字化的应用功不可没。
如今,百万亩国土绿化应用场景作为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覆盖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省市县三级管理,职权清晰,通过数字化管理让应用场景与绿化工作同步,“林业智治”为国土绿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从“线下”到“线上”,越来越多元便利的植树方式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行列中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覆盖全省11市,“浙里种树”小程序于2022年正式上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植树网上预约、扫码种树、落地上图、计算积分等功能,为社会群体提供义务植树活动。
据悉,今年“浙里种树”还将迭代升级,增加更亲民的公众参与模式,向公众提供更多植树场地,提供抚育管护、科普宣传、志愿服务、认种认养备案的植树方式,拓展群众参与浙江碳普惠的渠道。
转眼,植树节即将到来,浙江省林业局已联合多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我为亚运种棵树”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号召大家在美丽的春天,种下树木,种下绿色,种下希望,种下美好的未来。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马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