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生态文明建设再添“金名片”

杭州萧山:生态文明建设再添“金名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14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授牌表彰,杭州萧山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此次命名也是继2016年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以来,该区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荣誉。

放大电子版浙江地图,在东海之滨,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构成萧然大地鲜明底色。近年来,萧山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污染治理,建立多部门协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调度,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环境执法力度,不断推动排污单位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作为省内“五废共治”工作的“探路人”,萧山的首创还体现在领先的垃圾处置“萧山模式”中。全区55万余户居(村)民设立了垃圾分类专属“智能账户”,账户通过积分卡、二维码等载体,可实时记录每户居民的垃圾投放时间、分类情况、重量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前端分类的精准溯源、智慧计量。

治水、治气、治土、治废,萧山多管齐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该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42.2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从74%提升至86.9%,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在萧山区临浦镇大庄红湖矿治理项目现场,坡面治理工作已顺利完成,播种草籽、绿化养护,矿山采区披上绿色“新装”。“我们播种的大多是冷暖季型的种子,包括黑麦草、高羊茅、多花木兰等,给坡面重建植被生长系统,还可以起到一个固坡的效果。”红湖矿治理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生机勃勃的萧然大地上,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从未停止。作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湘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调查团队全面开展了包括湘湖周边的鸟类、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五大门类的野外调查工作,见证了湘湖作为“母亲河”呈现出的“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秀丽景象。

如今的萧山区,从城区到镇街,再到乡村,各项环保工作持续推进,生态颜值越来越高。景色宜人的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景观大道,得天独厚的“森林城镇”,绝美的田园画卷,展露新颜的生态风貌带……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萧山生态文明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持续开展生态环保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式,让绿色的种子播进百万萧山人心中,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绿色成为萧山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未来,萧山将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为激励,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促进、双丰收,为奋力展现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赋能增效。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