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报效祖国,不忘初心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时代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广交善结良友;弘扬中华文化,阐释特色理念;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共存。我志愿为中华文明的世界交流互鉴贡献青春力量。”
日前,浙江中华文化学院等单位主办的2022年“海外蒲公英使者”集训班上,近50名即将出国留学的青年人被聘为“海外蒲公英使者”。他们郑重地宣读《蒲公英使者倡议书》。
据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一级巡视员张建明介绍,通过为期五天的集训,学员们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等通识教育。期间,还参加了中华厨艺、中医药、书法、茶道、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集中培训活动。
出国留学期间,青年人如何展现“蒲公英使者”良好形象,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呢?曾在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杭州中华文化学院讲师何亚虎介绍,留学期间他主动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学术顾问夏学民的孩子曾在英国读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
“我孩子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和慈善活动时,都会介绍美丽西湖及其神话故事。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她也会精心制作饺子、粽子等中国传统美食,送给房东和各国同学品尝。此举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感情。”夏学民说。
在“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讨活动中,学员们针对其留学目的国、专业特点等,各自阐述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打算。
“我要向各国同学和老师推介‘中国速度’,以高铁、5G网络等既有案例,形象地展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一位即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学员说。
“我准备把京剧、越剧等中国戏剧介绍给法国同学,共享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我还打算带上一批香囊,送给好朋友,让他们贴身接受中国味道的熏陶。”一位即将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留学的学员说。
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负责人盛玲、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教授邵有学提醒,学员们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注意自身安全,保持身心健康,全力搞好学业。
集训期间,学员们还来到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倾听了前辈们的海外学习就业、回国创业、科技创新和职业发展等经验分享。
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陆效军说:“大家要坚定文化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继承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希望你们学成归国,加强与欧美同学会等海归组织的联系,共同服务祖国。”
据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沈慧虹介绍,“海外蒲公英使者”集训班已经举办第6期。旨在增强学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切实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跨文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向国外大学的师生和社会民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理念、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使者。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