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地市级法规颁布实施 保护传承弘扬千年文脉——“太湖溇港”

全国首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地市级法规颁布实施 保护传承弘扬千年文脉——“太湖溇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28 10: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27日,《湖州市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下称《条例》)颁布实施集中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义皋村举行。该《条例》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6月20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地市级法规,开启了太湖溇港遗产保护的新篇章。早在十年前,河湖长制在湖州全面推行,对太湖溇港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十年来,“治太”工程大力实施,入湖骨干溇港全面治理;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登上世界舞台;《条例》正式施行,溇港保护从此迈入法制化轨道。这十年,千年溇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溇港,润泽南太湖共富之路

“一万里束水成溇,两千年绣田成圩。”溇港,是太湖地区古老而又独特的水利工程,滋润着沿岸千家万户,涵养着沿线生计业态。

被誉为“溇港文化带明珠”的义皋村,是溇港文化的典型载体和展现。如今的义皋村,修复陈家牌楼、改造老茧站为溇港文化展示馆,古宅重新焕发生机。一批新兴业态也在该村生根发芽,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蔡玲玲在村里新开的民宿当起了服务员,月收入能有3000元。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迅速增长,从2019年的60余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310万元。

因溇而生,因溇而兴。太湖溇港印象旅游公司对杨溇村几十栋错落分布的农家小院进行重新规划和装修,让游客体验原始江南生活与吴地文化,既增加杨溇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当地百姓就业。

如今,太湖溇港文化衍生出的运河文化、稻作文化、丝绸文化等,正推动太湖南岸绿色产业崛起和乡村振兴能级不断跃进,在湖州人民的共富之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河湖长制,驱动太湖溇港治理迭代升级

2013年,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立法、标准、制度、智慧、公众参与“五位一体”具有湖州特色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河湖长制的实施推广,使溇港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河湖长制“一溇一策”也加速了项目的建设、溇港的治理。近年来,湖州市结合环湖大堤工程,整治沿湖溇港,建成了约50公里长、防御标准百年一遇的环湖大堤;结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拓浚骨干溇港,溇港引排水能力大幅度提升,入太湖水质连续14年维持在国标Ⅲ类及以上;结合后续工程,完善横塘纵溇,目前,湖州市正在加快实施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整治后续工程,建成后,环湖大堤浙江段将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全线封闭,进一步提高杭嘉湖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太湖和东部平原水环境。同时,湖州市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建成太湖溇港等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8条省级美丽河湖,助推了乡村振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漫步在西山漾沿湖步道上,这里清风徐徐,碧波荡漾,能消除一天的疲惫,全身心感受到自然之美。”住在附近的居民王新说道。

申遗,让溇港走向世界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修复,并以申遗为契机,做好溇港保护、规划、修复、建设、利用文章,使千年水利遗产重焕生机。2016年11月8日,湖州太湖溇港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标志着太湖溇港走向世界。太湖溇港申遗成功,对湖州进一步做好太湖溇港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推动南太湖滨湖一体化和滨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湖州太湖溇港文化正在向全中国、全世界持续输出,影响力不断扩大。走在义皋村,随时能感受到独特的溇港文化气息,崇义馆、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等7个展示馆,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2万人次,数字技术也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能够线上感受太湖溇港的魅力……

  立法,助力溇港流向未来

寻根溯源,传承保护,是为了让太湖溇港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流淌。《条例》着眼未来,提出依法开展太湖溇港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启了太湖溇港保护利用法治化、规范化的新篇章。

《条例》共24条,明确了对太湖溇港遗产的定义,划分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规定建立太湖溇港遗产保护清单制度、太湖溇港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太湖溇港遗产保护综合协调机制。《条例》坚持太湖溇港遗产要素及其历史风貌和安全环境的整体保护,同时规范细化太湖溇港的传承利用举措,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各类传承和利用太湖溇港遗产的活动,依托溇港横塘、溇港圩田、古村落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旅产业、研学活动,推进溇港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太湖溇港遗产的整体保护与传承利用“两手抓”。

太湖溇港,是一个不会老去的故事。阅尽历史的它,也将在统筹保护、传承和利用中焕发新的魅力,从而流向更加繁荣灿烂的未来。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