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会说话”“会思考”“会应用” 全省唯一核查点的临安有啥秘诀?

让数据“会说话”“会思考”“会应用” 全省唯一核查点的临安有啥秘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3-17 18: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说起临安,富有诗意和古风古韵的名字的背后,也是现实版图里的山清水秀。“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等一个个称号,是临安丰富生态的缩影。但另一方面,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

如何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底数摸清,又如何将调查数据加以充分利用,临安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2月24日-25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核查工作组赴浙江省开展为期2天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数据核查工作,杭州市临安区被选为全省唯一核查点位。

早在2020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了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临安区入选为试点县。在此后的一系列工作中,临安结合自身特点,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众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入选为试点县后,临安区在1年时间内完成了气象、水旱、地质、地震、林火、内涝6类灾种的致灾因子调查,房屋、公路、桥梁、人口等承灾体调查,避灾场所、救灾物资、消防队等减灾能力调查,以及历史灾情、重点隐患等调查。

在工作机制上,临安区大胆探索,集成整体合力强化组织保障,集聚优势兵力强化技术保障,集中有限财力强化经费保障。通过三大保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调查中,如何确保调查数据的精准,临安区通过探索“三重审核”机制、自动校验机制、专家评审机制,三重机制并进,确保普查数据精准。

在确保精准的基础上,临安区还主动加码,自我赋能,结合实际、自我加量,开展一系列自选动作,例如交通部门在完成66条国、省、县道共计994公里风险点普查的基础上,启动近1000公里乡、村道风险普查工作。

临安区还主动延伸任务链,在做好致灾因子、减灾能力等基础调查的同时,将普查任务链延伸至数据的区划评估环节,在此基础上,完成人口、经济等承灾体脆弱性分析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努力让数据“会思考”“会说话”。

总体上,临安区的 “灾害普查” 工作摸清了灾害底数、查明了减灾能力、认识了风险水平。

普查成果重在应用,数据摸清摸准之后,临安区在数据上不断追求“会应用”。

2021年10月,临安区又入选为浙江省“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县”。为深化普查成果应用,推动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成果转化,强化系统的分析研判能力和实用性,临安区对普查成果应用方案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通过自然灾害“灾前-灾中-灾后”全周期管理,临安区最终建成科学、高效、易用的自然灾害防御和决策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了临安防灾减灾的数智化水平。临安区以“一平台两仓三化四链五图”来实现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和指挥防御,也为临安社会经济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临安区将针对国普办数据核查工作组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举一反三,着力推动普查成果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临安区自然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图片:王芹言 韩子敬)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