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遗嘱库公益项目共同倡议在杭州发布

2月22日,中国遗嘱库公益项目先行者——齐鲁遗嘱库公益项目、深圳遗嘱库公益项目、博爱遗嘱库公益项目、华夏遗嘱库公益项目、燕赵遗嘱库公益项目、心愿传承遗嘱库公益项目、百世传承遗嘱库公益项目、浙江遗嘱库公益项目等八家遗嘱库项目负责人在线上进行为期一天的闭门会议,就中国遗嘱库公益项目专业法律事务与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相关话题进行了严肃讨论。

全国首个遗嘱库公益项目共同倡议在杭州发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2-24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2日,中国遗嘱库公益项目先行者——齐鲁遗嘱库公益项目、深圳遗嘱库公益项目、博爱遗嘱库公益项目、华夏遗嘱库公益项目、燕赵遗嘱库公益项目、心愿传承遗嘱库公益项目、百世传承遗嘱库公益项目、浙江遗嘱库公益项目等八家遗嘱库项目负责人在线上进行为期一天的闭门会议,就中国遗嘱库公益项目专业法律事务与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相关话题进行了严肃讨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各遗嘱库项目负责人首先学习了当日公布的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遗嘱服务的经验做法和难点痛点热点问题,集中讨论了新冠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时代如何大力推进并有效开展公益为老遗嘱服务。

各遗嘱库项目负责人一致认为,订立遗嘱是“生前讲明身后事”,可有效破解老龄社会治理难题。基于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现实,每一位公民特别是老年人生前提前立下遗嘱,对于保护家庭财产、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睦十分必要。积极发展遗嘱服务业,有望激励子女等法定继承人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处理好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财富传承,减少甚至避免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齐鲁遗嘱库项目负责人李荣凯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涉老权益问题日益凸显,秉持“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把齐鲁遗嘱库项目办成面向基层百姓、弘扬齐鲁文明家风、促进尊老爱老的公益项目。深圳遗嘱库项目负责人刘惠林介绍,作为一项代表性民生工程、情感工程和法治工程,深圳遗嘱库项目充分体现了特区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的先进性,用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破解社会隐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计显示,深圳遗嘱库项目自成立以来,累计举办公益活动500余场、为市民提供咨询6万余人次,为当事人订立保存遗嘱10000余份。百世传承遗嘱库项目负责人魏桂芳表示,遗嘱是保护家庭财富、促进家庭和睦、化解家庭纠纷、完成自我心愿、实现有序传承的重要法律方式,应充分运用遗嘱这一法律工具,为构筑幸福中国添砖加瓦。华夏遗嘱库项目负责人甘田霖表示,当前急需提升公众对遗嘱的认知和需求,各地遗嘱库项目之间应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燕赵遗嘱库项目负责人王亚琼特别强调了订立遗嘱规范化、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在办案实践中,由于当事人不重视遗嘱专业性,随意书写打印遗嘱,结果造成巨额资产纠纷,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将在遗嘱服务行业内率先启动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建设,努力减少遗嘱书写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程序不严谨等问题,力争把家庭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全力提高家庭矛盾调解结案率。”浙江遗嘱库项目负责人叶世娟说。

“订立遗嘱是‘生前讲明身后事’,可有效破解老龄社会治理难题。基于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现实,每一位公民特别是老年人生前提前立下遗嘱,对于保护家庭财产、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睦十分必要。”据《中国遗嘱库公益项目共同倡议》起草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介绍,积极发展遗嘱服务业,有望激励子女等法定继承人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处理好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财富传承,减少甚至避免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图片:张善仁)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