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富”新示范、“墅·智”新标杆,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拱·富”新示范、“墅·智”新标杆,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18 09: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拱墅因河而名,因河而兴,“拱”即运河南端地标拱宸桥,“墅”即历史上闻名的“十里银湖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河道达30多公里,孕育了“千年运河文化、百年工业文明”。辖区拥有各类博物馆20余座,工业遗产21处,历史风貌街区5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是杭州运河文化最精华、运河两岸最繁荣的一段,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

“钱塘自古繁华”,就是始自境内以武林门为中心的区域。辖区产业积淀深厚,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一度集聚了浙麻、杭钢、杭氧等大批大型工业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业产值占比一度达全市70%以上,书写了杭州工业史的辉煌,又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实现巨变。数字经济、楼宇(总部)经济、新制造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占比已达90%。拥有年税收超亿元楼宇75幢,上市公司19家,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50家,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近三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浙江省首位,汽车交易规模占全市70%以上,武林商圈更是全省影响力最大、最繁华的购物天堂、中央商务区,被赞誉为“杭州的心、城市的眼”。

2019年以来,杭州市确定了“北建”重大战略,高品质推进大城北区域规划建设,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根据规划,共涉及4个城区共135.5平方公里,其中拱墅境内83平方公里,占60%以上。借力这一重大机遇,城中村改造实现全域征迁清零,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全面提质,环境面貌有效改善,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数字经济集聚的高地,16000多亩稀缺空间资源潜力无限,智慧网谷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平台蓬勃发展,先后有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BSN全球运维中心、中科院计算所等大批头部企业项目落地。

辖区名校名医院大型文体场馆汇聚,拥有卖鱼桥、安吉路、长寿桥、华师大、启正、育才、文澜、上海世外等知名基础教育品牌,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等高水平三甲医疗机构,2022年杭州亚运会将有3个场馆、5项赛事在拱墅举办。民生品牌亮眼,老旧小区改造品质被李克强总理点赞,“一老一小”阳光照护成为全国示范,瓜山未来社区是全省首个落地运营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治理创新亮点众多,“社区微脑”“云共治”引领智治示范,“三方协同小区治理”“武林大妈”广受各界称赞,“公羊会”成为杭州、浙江社会组织金名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十五年被授予平安区、荣获“一星平安金鼎”。

拱墅区坚持以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核心目标,结合老旧小区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在建设宜居城市、让老百姓感到生活幸福舒适方面已形成一批具有带动示范意义的典型示范,为后续全国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的新路子。一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突出“五化引领”。坚持标准化,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改造体系;突出功能化,着力一揽子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彰显特色化,“一小区一方案”实施“个性化”特色改造;推进数字化,因地制宜打造智慧场景应用,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智慧服务功能,构建智慧治理体系;落实民主化,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居民参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二是未来社区创建,突出“三聚焦”。聚焦社区实际,坚持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拱墅区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遍布等区情,研究确定创建开发类型;聚焦模式创新,紧贴政府资金、市场敏感度、运维经验等因素,尝试“政企+”的开发模式;聚焦数字治理,以数字融合和场景打造为外延,打造数字生活、创业的未来生态圈。

潮鸣街道一期、二期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涵盖小天竺、知足弄两个社区,改造总面积22.08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余万元,2019年9月开工,2020年12月完工,71幢老旧房屋、3个农贸市场、5条美丽小巷、8个口袋公园、5个生活场景等精彩亮相,补齐居住短板、彰显文化韵味,“小天竺、知足弄”综合整治被评为全省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样板工程。今年顺利启动三期工程,涉及房屋172幢,居民9102户,目前,树园小区旧改项目已完成18幢,锦园、艮园等6个小区也将陆续推进。经过三年努力,潮鸣街道旧改工程美丽绽放。小区内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提升,小区外功能完善齐全;居家养老中心,床位供不应求;0-3岁幼儿照护机构,55个席位一抢而空;社会工作站,承接了养老、助残、助幼等几十项社会服务功能……这些功能站点串珠成链,打造了居民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综合街区。结合改造,还专门开辟了旧改5A级观光线,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团前来调研参观。

瓜山未来社区位于杭州市大城北核心区,是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原建筑保留整治改造项目。2019年以来,拱墅区上塘街道紧抓未来社区创建契机,选定拱墅区最大的城中村改造保留区块瓜山农居点为试点,按照“政府统筹、专业运营、百姓受益”理念,探索实践“系统化改造+插花式改建”创建模式,加速推进项目主体建设,布局人才公寓、精品民宿、创意办公及商业街区等多元业态,并瞄准青年人才服务“一件事”小切口,打通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构建高效复合型社区服务圈,打造未来社区生态体系。自2019年10月运营以来,已对外开放18个组团,集聚7900余人,公寓出租率达到91.1%,其中90后占八成;入驻浙江行帆等企业58家,覆盖新浪、顺丰等周边企业人员、青年创客10万余人。

运河文化是拱墅的根和魂,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推进大运河亚运公园、中国·杭州电竞中心、运河大剧院等9大文化地标项目,延续城市文脉,彰显运河特质,激发区域活力。绘制“拱墅区大运河文化资源分布图”,活态传承大运河拱墅段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和保护大运河沿岸“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老人物”,延续大运河文脉记忆,将大运河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丰富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文化内涵。聚焦运河两岸的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加强大运河文化理论研究和运河文化元素的提炼、应用和推广,开展大运河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乒乓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将大运河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美好生活紧密结合,打造运河沿岸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运河悠悠载古今,杨柳依依映钱塘。作为拱墅区十大文化项目之一,运河大剧院是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中第一个省区协作的亿元级重大文化项目;它的落成,不仅传递着运河文化血脉、承载着城市赋能未来的运河符号,更是拱墅区推进文化惠民行动的重要载体。大运河文化将与良渚文化、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共同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而运河大剧院也将以“水”为根脉、以“艺”为灵魂、以“运河”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用艺术改变生活,用生活畅享未来,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据介绍,下一步拱墅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拱·富”新示范、“墅·智”新标杆的发展导向,锚定新拱墅发展方位,坚持高质量根本导向,绘就共富裕美好图景,朝着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城市有机更新样板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和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拱墅样本、贡献拱墅力量。以“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十大行动为主抓手,奋力实现具有鲜明拱墅辨识度的“六个蝶变”:一是着力打造“一核一带一极”产业中心,实现发展动能新蝶变。依托区域深厚产业积淀,构建以大武林商圈为“一核”、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为“一带”、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为“一极”,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重点产业区块,打造高能级总部集聚“新森林”、省域经济创新赋能中心、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二是着力加快全域都市化步伐,实现城区颜值新蝶变。按照全市“北建”“中塑”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全域生产布局、生活环境、生态空间,持续掀起大城北开发建设热潮,构建山水融城、蓝绿交织、自然和谐的独特风景线,加快建设“无街不美景、无处不精细”的城市客厅,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实现南北一体化、全域都市化。三是着力建设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实现宜居生活新蝶变。坚持面向美好生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将共同富裕目标任务转化为未来社区的功能场景,把未来社区理念贯穿到城市旧改新建全过程,抓好瓜山、和睦等省市未来社区试点和推广,争创旧改全国样板,做好城中村改造“后半篇文章”,努力把每一个小区都打造成幸福宜居家园。四是着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现千年文脉新蝶变。为了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群、亚运场馆等重点文化地标,打响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运河文化“四季歌”等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试点建设,让千年运河文脉焕发崭新活力,成为人民的新精神家园。五是着力推动全生命周期优质共享,实现民生服务新蝶变。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做优“一老一小、阳光相伴”的幸福场景,擦亮“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区域名片,做实“覆盖全员、精准响应”的保障网络,努力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让民生幸福更有厚度。六是着力推进高水平平安拱墅建设,实现治理效能新蝶变。统筹发展和安全、富民和安民,加快完善“党建统揽、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多元调解、源头治理”矛盾化解体系、“精密智控、全面把控”公共安全体系,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持续擦亮“城市眼·云共治”“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武林大妈”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