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再出发,嘉兴站全新亮相

经过12个月的紧张施工,410余天的临时停办客运业务,6月25日,嘉兴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正式开通运营。

穿越百年再出发,嘉兴站全新亮相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6-25 15: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经过12个月的紧张施工,410余天的临时停办客运业务,6月25日,嘉兴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正式开通运营。

嘉兴站始建于1907年,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115年历史,是当时沪杭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1921年,中共一大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嘉兴火车站是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节点。百年车站“再出发”,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嘉兴站改造工程南北站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3台6线,还贴临北站房复建1921老站房,是嘉兴市“百年百项”明星工程,也是“喜迎建党百年十大标志性工程”。

传承弘扬“红船精神”

2020年7月1日,嘉兴站改项目团队跑步进场,项目实际工期仅有11个月。站前单位和市政单位已经提前几个月开工,嘉兴火车站又位于市中心,项目部面临没有施工道路与施工场地的艰难处境,只能一点一点地借用临时道路和场地。同时还陆续面临60年一遇的梅雨、高温、酷寒天气,以及市中心限行等不利条件,施工压力巨大。

项目书记董晓青介绍:“我们以‘打造精品站房 献礼建党百年’为己任,开展‘传承红船精神 打造精品工程’党建主题活动,激发全体员工在嘉兴站改建设中立新功、做贡献。”

9月10日,历时58天完成2327根桩基施工,同时提前20天完成三站台雨棚钢结构施工。9月15日,三站台雨棚金属屋面转入营业线施工。项目部全面加强施工组织与安全管控,不放过夜晚一分一秒的天窗点施工机会。11月2日,项目部完成钢结构首榀桁架吊装,提前15天进入钢结构施工阶段。

嘉兴站站房屋盖钢网架面积14860平方米,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钢网架结构难以按常规方法吊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创新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置换地上与地下施工工序,“自上而下”盖房子,南北站房共采用180个临时支撑进行固定,优先保证钢结构屋面施工,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仅用80天高质量同步完成钢网架与混凝土结构施工任务。

打造森林中的火车站

嘉兴站改项目经理凡靠平介绍说:“改建后的嘉兴火车站以老站房为精神轴线贯穿始终,扩大嘉兴市人民公园,用优美宜人的绿色覆盖城市中心,在国内首次打造一个充满治愈力的森林公共空间。”

为了完美实现优美的设计理念,新建南北站房隐匿地下,大量采用极简现代的施工材料,在国内站房首次采用阳极氧化铝板弧形的大厅吊顶,地面首次采用大面积现浇无机磨石,首次在候车大厅实施灯带一体化,做到候车吊顶“没有一盏灯”,施工技术异常复杂困难。

“我们秉承匠心建造,大力开展装饰材料选样与样板施工,先后送样多达1000余次,研究出了阳极氧化弧形铝板等多项施工技术,申请了8项技术工法,克服极简材料与异形结构施工难题,确保设计理念落地为建筑珍品。”凡靠平说。同时,项目在国内站房内部首次创造性地引入树木,与广场树木相呼应,共同打造“森林中的火车站”,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嘉兴市民从公园沿着中轴线向南,将可以看到复建的老站房与新站房的“漂浮”金属屋顶,在树林间若隐若现,感受“森系”站房带来的温馨与治愈。

“复活”100年前老站房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嘉兴站改项目在国内首次贴临新建站房1:1还原百年前老站房。复古站房采用了近13万块用南湖湖心泥烧制而成的青砖和红砖,在近5000块砖上刻印“建党百年”、“嘉兴2021”等字样,寓意着南湖的星星火种从革命起航地再出发。

“我们通过BIM、AutoCAD等软件建模、排砖,结合标码杆等现代测量设备,严格控制任何两个砖块之间的灰缝在8-10毫米,做到每一层砖面齐整有序,以卓著匠心迎接建党一百周年。”项目总工张富祥说。

旅客从候车大厅通过极具未来感设计的地下通道,前往站台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眼前的复建老站房仍保留了百年前的历史风貌,新与旧形成鲜明对比,过去和未来在此交错,打造出了“百年百项”工程的点睛之笔。

嘉兴站改工程改线侧平式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转变旅客换乘交通方式,所有的换乘和集散均在地下一层解决,打造快进快出、无缝衔接的“超级换乘”枢纽。

改造后的嘉兴火车站将成为连接百年历史的红色纽带,对嘉兴以崭新面貌迎接建党百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嘉兴站改工程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速的具体举措,是打造高能级城市平台,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嘉兴加快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