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笔墨解码诗路?从书法家赵雁君新作《诗路雁迹》中寻找答案

日前,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最新作品集《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下称“《诗路雁迹》”),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希望以书法为载体,展现浙东唐诗之气象,呈现浙江山水之优渥,铺陈浙江人文之渊博。

如何以笔墨解码诗路?从书法家赵雁君新作《诗路雁迹》中寻找答案

2021-12-17 14: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诗路雁迹-封面效果.jpg

  《诗路雁迹》封面图

文墨并重,书以载道。

日前,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最新作品集《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下称“《诗路雁迹》”),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集以吟咏浙东的经典唐诗为创作内容,汇集其楷、行、草诸体精品力作315件,既有鸿篇巨制,也有盈尺小品。作品集内容涉及诗画、山水、名人等主题,串珠成链,展现文人墨客的诗与远方,彰显浙东山水人文气韵。

“希望以书法为载体,展现浙东唐诗之气象,呈现浙江山水之优渥,铺陈浙江人文之渊博。”在《诗路雁迹》题记中,赵雁君说。

浙报-1-1.jpg

  新昌篇 2019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5cm*400cm

诗路,化于笔墨间

浙东唐诗之路,自钱塘江边西陵古渡起,经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溯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新昌天姥山,终抵天台石梁飞瀑。行程500余公里;

自618年,至907年,唐代近300年时间。

时空维度交叠中,451位诗人曾游弋其间。他们行旅吟咏,留下诗作1500余首。

以时间空间为坐标,以诗作内容为载体,《诗路雁迹》全书依次列为——浙东、越州、萧山、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等8个篇章,分别赋题:《青山行不尽 绿水去何长·总条浙东篇》《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越州篇》《西陵遇风处 自古是通津·萧山篇》《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绍兴篇》《越郡佳山水 菁江接上虞·上虞篇》《剡溪蕴秀异 欲罢不能忘·嵊州篇》《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新昌篇》《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篇》。

新昌 2020年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句 79cm×35cm×2.jpg

  新昌篇 2020年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句 79cm*35cm*2

山水为骨,人文凝魂。202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诗路文化带和海岛公园、名山公园建设,培育10个以上‘耀眼明珠’。” 时间线往前, 2018年,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四条诗路”,正是大花园建设的“一号工程”。

正是这一时间节点,触发赵雁君构想:把“四条诗路”纳入创作计划,以笔墨书写诗路,并将浙东唐诗之路作为开篇,“这条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诗歌古道,孕育了‘美丽浙江’建设的文化基因,这正是书法家求之不得的创作题材。”

在大时代中铸就鸿篇巨制。从2018年的酝酿,到2019年中的集中创作,至辛丑新年画上句号,《诗路雁迹》整体创作历时两年有余。

上虞篇 2020年  施肩吾《忆四明山泉》  185cm×77cm.jpg

  上虞篇 2020年 施肩吾《忆四明山泉》185cm*77cm

上虞篇 2019年 章孝标《曹娥庙》 102cm×70cm.jpg

  上虞篇 2019年 章孝标《曹娥庙》 102cm*70cm

气象,兴在创变里

今天,当我们翻开刚刚出版、依旧散发着撩人墨香的《诗路雁迹》时,历史、自然、诗性互相交织,时代、人文、艺术的共通共融在眼前翩然浮现。

从《山水雁迹》中,我们得以窥见人们熟悉的“赵氏面貌”:各个章节,穿插散落着二王基调的小行草,精巧细致;也可以找到明清基调的大行草,如徐渭作品般奔放大气、恣意纵横。作为主攻方向,赵雁君的行草创作,以“气”长、以“势”显,颇为雄浑苍劲。

我们也可以品出规整可观的古拙之气。字里行间、极具意态的非隶非楷、似楷似行的楷书,创立出碑帖结合、活泼空灵、独具特色的碑版楷书新风。赵雁君介绍,“这也是正是此书着墨更多,对于其既定风格更具突破之处的一批创作。”

浙报20.jpg

  新昌篇 2020年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 180cm*97cm

为了更直观体悟了唐人笔下“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天成画境,赵雁君走出书斋索诗寻踪——

自西陵古渡出发,经镜湖、过曹娥江,溯剡溪,上天姥、登天台,迢迢水路又复崎岖山路,两年多时间,以点串线,酝酿出书写千年唐诗的激情和畅想。

据了解,这是其继《山水雁迹——赵雁君书法集》之后的又一大型主题创作。与两年前的《山水雁迹》相比,《诗路雁迹》呈现的行草作品仍是以明清为面貌、以魏晋为根底的赵氏书风。但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书,都更趋成熟,更雄厚奔放,甚至说,很难以某种“框架”来定义其书体和书风。

且看,《诗路雁迹》中的浙东唐诗之路终点天台山——“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十字,近乎一气呵成,形成“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势——一笔到底,如同诗路蜿蜒连绵;顿笔时,如山之磅礴安稳;提笔间,又如泉水奔涌。不经意间,将“山岳之神秀者”挥洒得淋漓尽致。

浙报24.jpg

  天台篇 2020年 拾得《诗》句 76cm*27cm*2

从文化胜地、先贤辈出的会稽山阴走出来的赵雁君,在隶魏笔法书迹中,融入二王书法的创作方法,再化合明末清初大写意式的书风,形成自成一派的创作程式。当我们细细品味《诗路雁迹》时,就能读出笔墨间的风格自成、行云流水之意。

高峰,铸于时代中

“通会之迹,人书俱老”,是赵雁君毕生所求。他说,一位书法家只有不断实践创作,在把所有书体都融会贯通后,才能有风格之变,才能在书写时形成喷涌出的新感觉、新意象。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其中之一就是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现场,赵雁君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细细品味数天之后,他仍倍感振奋。

“艺术家既要搜尽奇峰开生面,保持自己独立的追求,也要顺应时代之天籁,为社会服务,在万马奔竞中寻求共性。”他认为,书家不应仅限于抄抄小资小调的诗文,要为社会和时代留下些印记。主题创作,体现的正是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萧山篇 2020年 刘长卿《重过宣峰寺山房寄灵一上人》皇甫冉《西陵寄灵一上人》 60cm×180cm.jpg

萧山篇 2020年 刘长卿《重过宣峰寺山房寄灵一上人》皇甫冉《西陵寄灵一上人》 60cm*180cm

绍兴篇 2020年 李白《王右军》喻凫《寄山阴李处士》句 58cm×138cm.jpg

  绍兴篇 2020年 李白《王右军》喻凫《寄山阴李处士》句 58cm*138cm

此番,以浙东唐诗之路为题材的书法创作,赵雁君正实践着以创作理念和笔墨语言响应重大时代主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希望以书法为载体,展现浙东唐诗之气象,呈现浙江山水之优渥,铺陈浙江人文之渊博。”在《诗路雁迹》的题记当中,赵雁君如是说。

一脉秀丽山水,流芳千古事。沿着“四条诗路”的思路架构,赵雁君介绍,《诗路雁迹》之后,将分阶段创作推出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主题创作书法集。以笔墨描绘以讴歌美丽浙江、美好时代的画卷,助力浙江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浙江新闻+】

赵雁君老师照片.jpg

赵雁君,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研究馆员,西泠印社社员。第九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第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浙江省人大代表。行草作品曾获第四届全国书法家作品展三等奖,第四、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一等奖;楷书作品曾获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分别获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书法家、艺术家称号及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诗路雁迹》更多作品——

上虞篇 2020年  王涯《春江曲》  362cm×158cm.jpg

  上虞篇 2020年 王涯《春江曲》 362cm*158cm

绍兴篇 2020年  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  173cm×49cm.jpg

  绍兴篇 2020年 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 173cm*49cm

萧山篇  2020年  周匡物《应举题钱塘公馆》 180cm×97cm.jpg

  萧山篇 2020年 周匡物《应举题钱塘公馆》 180cm*97cm

上虞篇 2019年 章孝标《曹娥庙》 102cm×70cm.jpg

  上虞篇 2019年 章孝标《曹娥庙》 102cm*70cm

绍兴篇 2020年 卢纶《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句  180cm×48cm×2.jpg

  绍兴篇 2020年 卢纶《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句 180cm*48cm*2

嵊州篇 2020年  罗隐《寄剡县主簿》  138cm×29cm.jpg

  嵊州篇 2020年 罗隐《寄剡县主簿》 138cm*29cm

天台篇 2020年 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246cm×124cm.jpg

  天台篇 2020年 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246cm*124cm)

萧山篇  2020年  李白《横江词》  180cm×97cm.jpg

  萧山篇 2020年 李白《横江词》 180cm*97cm)

(郑梦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