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第二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

巧设第二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6-04 17: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减贫是一个全世界都认可并接受的话题。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边远地区和农村,亲眼见证了中国扶贫所取得的成绩,我太愿意把在中国发生的扶贫故事讲给身边更多的人听,还要把中国减贫的经验做法带回自己的国家。”6月2日,来自古巴的24岁留学生Gala Juan Carlos,正在与同学们交流金华下山脱贫见闻。“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我要把今天拍下来的视频,带给父母和家人看。”

Gala Juan Carlos口中的活动正是由金华市外办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首次线下活动,当天,来自18个国家的29名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参加。

为进一步助力金华市打造“开放强市”金字招牌,当好讲好“中国故事”民心相通的“引路人”,“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为在金外国人全面、立体、真实地了解金华提供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此次线路以武义县“下山脱贫”为主题。通过走访武义县下山脱贫展览馆、农民回迁的黄龙小区以及从贫困村变身生态民宿的梁家山等地,在金留学生通过浸润式体验,了解建党百年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下山脱贫工程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武义下山脱贫工程不仅解决了山区农民的贫困问题,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群众增收、社会发展的‘多赢’。从中展示了中国在脱贫攻坚、为人民谋幸福中所做的努力,也为全球脱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市外办主任郭忠明说。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既是高屋建瓴的宏观政策,也是根植于大地的具体实践。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政府为百姓做了什么?

金华开设“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选择了更接地气的方式,见微知著地表现国家大政方针如何落向实处、惠及百姓。

“让外国留学生自己担任观察者、体验者,以他者视角讲述,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乡村发展之道。”浙师大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院长王辉说。

活动中,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拍,外国留学生惊叹于中国政府扶贫政策之成效:在武义县下山脱贫展览馆内,看着一幅幅资料图片,聆听79岁的“拐杖主任”董春法用他实实在在的经历,讲述武义脱贫攻坚的历史巨变,这是政府主动作为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来到梁家山村曾子生家中,看到原先破败的老屋变成了生产“宣平豆腐”的豆腐坊,看到村里的油茶、板栗、茶叶等农副产品产销两旺,这是当地政府以多项农村发展计划增加农民收入;来到黄龙小区,见识了这个目前武义最大的下山脱贫2.0版安置小区,这是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建设,为下山村民搭建起漂亮的楼房,配套了园区、来料加工点,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  

“这一切都打破了我之前对偏远山区的中国农民为贫困所扰、为生计奔波的‘刻板印象’,没想到中国下山脱贫到致富的速度这么快。”来自美国的留学生Leng Yutian表示。

“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要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乡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改善,还有从乡村振兴这个窗口所展示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金外籍人士1.1万多人,占全省外籍人士数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浙师大现有留学生2800多人。

“这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认同水平不一,除少数人外,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他们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都是来自各国的青年才俊,其中不少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今后有可能在推动本国与中国合作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他们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充满好奇与向往,因此他们都很努力、很用心、很友好。”郭忠明表示,无论是在乡村的袅袅炊烟之中、在农民的田间地头之上,我们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用外国人自然的观察,体现中国政府的政策福利充分地渗透到百姓生活之中。

据悉,“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除下山脱贫这条主题线路之外,金华市外办今年还将根据金华基层治理特色及产业特点打造多条线路,为外籍及港澳人士提供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和金华改革开放的平台,并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金华故事。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