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来岱山,得提前半天赶轮渡,岛上转一圈多是看海拍照;这次开着车过舟岱大桥,坐上新升级的游轮式客船,在鹿栏晴沙的田园咖啡屋看海,还在东沙古渔镇听了场舟山走书—— 这才是海岛该有的样子!”前不久,重游岱山的杭州游客陈女士在朋友圈里晒出的体验,引来不少点赞。
(图源: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这份“不一样的体验”,正是岱山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沉浸体验转型的生动注脚。2025年以来,该县锚定打造全国知名的“海洋运动休闲岛”和“海洋民俗体验岛”目标,以机制创新破题、以场景焕新引流,交出亮眼答卷:1-9月,岱山县全域旅游人数287.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过夜游客138.8万人次,增长18.4%。全县限上住宿营业额增长8.04%,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16.29%。
机制破局,凝聚共富合力
在岱东镇鹿栏晴沙景区旁,这片曾以农田、旧屋为主的区域,通过闲置农房流转、租赁等形式,打造了龙头—鹿栏晴沙田园综合体项目。房子以推倒重建、改造等方式实现了“新生”,成为青年返乡创业的热土:LightHouse咖啡厅、泊隐・花镜餐厅、乡邻悦舍新中式茶馆等多元业态纷纷在此落地。
综合体走红的背后,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机制的创新。通过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租金+经营分红”模式,鼓励村民以资金、劳务、闲置资产入股,岱山正走出一条以乡村文旅赋能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当前,岱山县构建起“走出去叩门招商、请进来共赢发展”的双向发力机制,以系列务实举措为海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通过深入业态一线实地调研、举办抖音训练营、召开招商峰会等多元方式,成功汇聚业界各方力量,有力推动海岛文旅产业的蓬勃兴盛。同时,岱山县出台《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岱山县旅游客源“引客入岱”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从资金支持、客源引进到业态培育形成闭环,让海岛文旅发展有章可循、有势可乘。
(图源: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场景焕新,解锁沉浸消费新体验
围绕“可玩、可品、可留”的核心需求,岱山主动打造多元融合场景,让海岛游摆脱单一观光局限。国庆期间,鹿栏晴沙推出的“山海寻宝计划”成为游客热捧的体验项目:上午在鹿栏晴沙踏浪拾贝,傍晚坐在咖啡屋露台看海上日落。
新兴的夜经济则让海岛“越夜越精彩”。依托海洋、沙滩等滨海资源,岱山举办鹿栏晴沙“岱你趣海边”夜经济活动、秀山三礁夏日沙滩音乐趴、“遇海即嗨3.0”海岛音乐共富市集等系列品牌活动,以沙滩音乐会、国漫轰趴、非遗踩街、露营派对、马戏团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其中鹿栏晴沙景区7-8月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3%。
在地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更赋予了海岛留住游客的内涵。作为“大黄鱼之乡”,东沙古渔镇常态化开展舟山文武走书、布袋木偶戏等展演,推出特色街区演绎票,千人宴更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海洋民俗;联动民国书房、老韩茶器、零海拔美术馆、筷子笼博物馆,形成文化体验集群,成功入选省级首批非遗主题旅游景区,让千年渔镇焕发新活力。
(图源: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眼下,岱山文旅的“施工图”正加速推进。阿卡萨觅境度假民宿综合体、双峰新城文体中心已建成运营;秀璟轻奢美宿酒店开工建设;竹屿新区文旅商业综合体进入招商阶段;秀山片区聚焦餐饮配套升级,在三礁风情街引入“台爸王”卤肉饭、伍陆柒咖啡等5家特色餐饮;衢山片区深度开发海岛滨海度假业态,以衢港渔火综合改造为载体打造渔文化体验圈……全县文旅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超14亿元。
接下来,岱山将重点实施景区“强基换新”行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和智慧化管理水平,谋划“十五五”期间岱山本岛东北部滨海旅游度假带、衢山双龙湾片区旅游带等重点区块,进一步擦亮“仙岛岱山”文旅品牌。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编辑:陈烨 通讯员:郭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