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探索之声,在浙音奏响——2025年第六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启幕

锐意探索之声,在浙音奏响——2025年第六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启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6 15: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六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在杭州举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瑞士等15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齐聚之江之滨,带来9场专场音乐会、1场现代舞专场、1场国际室内歌剧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4场驻节作曲家讲座、1场室内歌剧论坛等活动。杭州爱乐乐团、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美国太阳四重奏乐团、法国斯特拉斯堡打击乐团、奥地利维也纳现代声音乐团、俄罗斯莫斯科当代室内乐团等国内外优秀乐团,以及凯尔·皮克特、约翰内斯·卡利茨克、刘瓅元、易立明、钟桢、许邺文、周贞盈、文小超、程龙、文旭东等200余位艺术家,演绎来自各国作曲家的53部现代音乐作品,其中9部为世界首演、1部为亚洲首演、21部为中国首演。其中,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哈斯为50架钢琴与大型室内乐队创作的《一万一千根弦》,将充分展现新的组织逻辑所重构的客观声学形态和艺术美学,这部作品也将在杭州现代音乐节的场景中成为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次“音乐事件”。

多维架构,展现当代艺术丰富图景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在开幕仪式上介绍,经过6年发展,杭州现代音乐节已成长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被媒体和乐迷趣称为“转塘施塔特”,与世界知名的现代音乐摇篮德国“达姆施塔特音乐节”相提并论,为古老、悠久的之江大地标注了开放、多元和创新的现代气质与品格。“艺术的创造力是人类面对全新时代的思考与回应,现代音乐或许充满挑战与争议,却正是这种不妥协的先锋性,使其勇敢地拓展和探索了声音与思维的未知疆域,成为理解现代人类精神困境与探索可能性的不可或缺的维度,为一个多元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了一套心灵的导航。在杭州现代音乐节这个国际化的艺术平台上,共同见证艺术所绽放的耀眼光芒和精神力量。”王瑞表示。

作为中国目前形式和内容最丰富的现代音乐节之一,本届杭州现代音乐节不仅包括了专场音乐会、驻节作曲家讲座、国际作曲比赛等基本内容,还加入了室内歌剧专场、学术研讨会、现代舞专场等不同板块,全景式地展现当代艺术的前沿探索。

学术讲座方面,包括4场高规格的驻节作曲家专题讲座与1场汇聚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室内歌剧创作论坛,集中性地对当下前沿的音乐创作技法、观念、研究等问题做深入研讨。演出活动方面,包括11场不同风格类型的展演,通过管弦乐、室内乐、打击乐、现代舞等多样形式,以不同风格、地域的作曲家为中心,演绎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图景。

多元风格,跨文化作品碰撞交流

本届音乐节兼顾对现代音乐发展历史中的经典回顾,以及对当代先锋音乐领军者最新探索的集中呈现,斯特拉文斯基、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泽纳基斯、斯蒂夫·莱奇、乔治·弗雷德里希·哈斯、爱迪生·杰尼索夫、罗曼·帕克霍门科、亚历山大·胡别耶夫、图卡·加西姆扎达、迈赫迪·侯赛尼、弗朗切斯科·菲力迪、庞·那荣、韩贞恩、温德青、钟俊程、安承弼、张昕、张莹、徐飞洋、李珺、马泳鑫、王彬皓、叶芯羽、张泽艺、朱慧、冯子慧、金雨昊、林璐馨等作曲家的优秀作品陆续上演,包括《纳尔金》(图卡·加西姆扎达)、《舒展》(庞·那荣)等世界首演作品。其中,闭幕音乐会中上演的为50架钢琴与大型室内乐队而作的《11,000根弦》亚洲首演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备受瞩目、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大事件”,该作的演出得到了中国本土的钢琴品牌海伦钢琴的鼎力支持,充分体现了艺术展演与乐器制造共生的当代音乐生态。

乔治·弗里德里希·哈斯、庞·那荣、图卡·加西姆扎达、弗朗切斯科·菲力迪还作为驻节作曲家举办讲座。在对各自传统音乐文化本真的表达中,现代技法和传统因素的融合,组织出真诚的声音表现。现代音乐的先行者、先锋派、当代领军人、中国本土力量,都在音乐节上相逢,展开跨文化、跨时空对话。

聚焦本土,传统根脉的当代新生

在注重艺术的先锋性、探索性的同时,杭州现代音乐节还力求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聚焦于在现代音乐中对传统文化根脉的传承。

基于广西大山地域风貌创作的《远山》、想象与现实交织的《草原悲歌》、以当代音乐语法实现传统意象的《绣·湖》、以古琴曲《酒狂》音高动机为基本素材进行创作的《琴》、以节气为灵感的《惊蛰》、追求中式美学表达与体会的《素锦弄花》《蜉·生》、取材于中国意境画作的《橙红与深蓝的呼吸》《无题》等作品集中上演。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调、古老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对话、舟山非遗民间文学等古典与民间的文化元素,被移植到现代舞台做重新解读,体现传承与创新、艺术与时代、民族特色与个性技法的交融。

鼓励原创,孕育青年创作人才

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杭州现代音乐节、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奥地利环球音乐出版社、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处、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文科实验室承办的“艺创奖”国际室内歌剧作曲比赛是近几年国内最受人瞩目的现代音乐赛事之一,对培养青年作曲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本届比赛收到来自中国、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瑞士5个国家的参评作品19部。经过初赛评委Francesco Filidei、Turkar Gasimzada、Narong Prangcharoen、易立明、林芳宜5位专家初赛评选,《禁闭》《远离的家人》《一个女人的自白》3部作品入围决赛,并于10月26日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由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现场演出,决出最终名次。

在杭州现代音乐节和“艺创奖”的平台上,已经孵化了上百部青年作曲家的优秀新作,涵盖室内歌剧、管弦乐、室内乐等众多体裁,为培育现代音乐发展的未来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元育人,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

杭州现代音乐节充分利用资源与地域优势,打造教学与演出实践结合的平台。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舞蹈学院、音乐工程系、音乐学系等教学单位深度参与音乐节的统筹、创作、演出等各个环节,如作曲与指挥系师生的新作品同台上演;钢琴系师生共同参与闭幕式音乐会上重磅之作《11,000根弦》(为50台钢琴及大型室内乐团而作)的演出;舞蹈学院师生共同创演“浙音现代舞专场”节目等。

杭州现代音乐节成为浙江音乐学院人才培育、展现成果、教学实践的优秀平台,在现代作品的展演中,教学、创作、表演、研究一体化融合,为现代化的艺术教育助力。

当代艺术无边界。这不仅体现在作品创作上,更体现在艺术与城市的共生共舞。为惠及各地乐迷与市民,本届音乐节所有讲座、音乐会活动均免票入场观演(10月30日晚闭幕式音乐会除外,该场演出通过网络渠道预约入场),邀请每一位当代艺术的热爱者共赴这场跨越边界的音乐之约。在杭州现代音乐节这个国际现代音乐交流的重要枢纽上,我们将共同见证,当传统扎根世界土壤,当先锋拥抱时代精神,音乐便能成为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在突破与融合中,艺术必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