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新展:全景式呈现中国版画时代脉络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新展:全景式呈现中国版画时代脉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4 14: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怒吼抗争的革命青年、东方意蕴的夏日荷塘、光影明暗的水纹涟漪……走进位于浙江宁波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白色连绵的展厅内呈现了风格多样、精妙入微的版画作品,方寸之间“穿越”中国现当代版画艺术史。

4月13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举行“MoAE馆藏及学术研究系列展:观念的演化”开幕式,此次展览是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首次大型艺术家群展,汇聚了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及“八大美院”版画艺术家的当代作品,共展出作品两百余幅,通过重现经典、接续古今,全景式呈现中国版画艺术近百年来的观念演化之路。

本次展览分为“1980年代之前:中国现代版画的起点”和“1980年代之后:中国版画的当代转型”两大单元,精选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藏的罗清桢、李桦、胡一川、江丰、罗工柳、彦涵、古元、黄永玉等艺术家的经典版画,特邀徐冰、谭平、苏新平、王华祥、陈琦、方力钧等当代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参展,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生动勾勒出中国版画近百年来的叙事结构与时代脉络。

其中,李桦《怒吼吧!中国》、张望《负伤的头》、陈铁耕《母与子》等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展现了在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版画艺术家“以刀为笔”,刻划出民族求生的血路;彦涵《当敌人搜山时》、吴凡《蒲公英》、古元《玉带桥》等则用饱含深情的刀锋“入木”,展现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木刻运动及新中国成立后民众生活画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版画作为镌刻时代的“刻痕”,一刀一笔皆融于情。从烽火硝烟中走来,中国版画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新兴木刻的艺术家在鲁迅的倡导下深入参与到中国的革命进程中,由此展开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序幕。在延安鲁艺时期,版画更是成长为重要的进步思想传播媒介。可以说,版画家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保留中国现代版画精华的同时,中青代实力派艺术家们还积极探索新兴艺术语言,以纸本、布面等多种创作媒介,融合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元艺术,赋予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版画系”的生命力。本次展出的徐冰《芥子园山水卷》、谭平《无题》、苏新平《荒原》、陈琦《上善若水》系列、方力钧《1997》、王华祥《中国图式》等作品就以丰富的艺术语言,赋能传统版画艺术重焕新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张子康评价道:“本次展览作品跨度近一个世纪,为我们了解中国版画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全景视角。长久以来,‘版画思维’作为一个学院教学概念存在,本次展览则尝试从当代角度来呈现版画在媒介和题材上的创新。因此,这次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亦是对版画未来的殷切展望。”

作为展览举办地,宁波版画艺术土壤肥沃,涌现出了邵克萍、陈珂田、俞启慧、李焕民等诸多宁波籍版画艺术名家。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应林辉表示,一幅幅独具审美价值的版画作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艺术桥梁。“本次展览将进一步放大鄞州乃至宁波在中华文明‘时空坐标’中的独特价值、突出贡献和时代意义。”

华茂集团总裁、董事长,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长徐立勋介绍:“为了梳理艺术文脉、活化典藏资源,我们还举行了版画专题研讨会,通过艺术展览与作品研究相结合,呈现版画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代版画发展的脉络和新见,同时推出版画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及文创衍生品,希望能让更多人‘解锁’版画艺术,触摸中国版画印痕肌理之下的温度和传承。”

据悉,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浙江省版画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主办、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6月16日(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