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共美促振兴 “高效生态农业与农业强国建设”圆桌交流会议在浙江余杭举行

高效生态农业如何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乡村建设迭代升级?3月20日,“高效生态农业与农业强国建设”圆桌交流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举办,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

共富共美促振兴 “高效生态农业与农业强国建设”圆桌交流会议在浙江余杭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21 12: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高效生态农业如何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乡村建设迭代升级?3月20日,“高效生态农业与农业强国建设”圆桌交流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举办,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方法。

“高效生态农业与农业强国建设”圆桌交流会议现场。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供图

“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符合浙江资源禀赋实际,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介绍道。

20余年来,浙江“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提升浙江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导方向”,作为浙江较早走上高效生态农业之路的县区之一,余杭区不断强化要素集聚、完善支农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在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图景中,展现着高效生态农业的巨大魅力。

花园经济“种出”绿色财富

“十里繁花芳菲路,红颜逢春难掩羞”,走进余杭区仁和街道的花园村,繁花绿木,鸟鸣清幽。

花园村的蝶变始于2003年。一直以来,该村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持发展“花园经济”。如今,以花园村为核心,花卉苗木产业已辐射至整个仁和街道,面积共约2500亩。

余杭区仁和街道花园村。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供图

“现在我们有6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里都有温控系统,每年种植约30个品种。”马红兰是花园村的种植大户,她的蝴蝶兰种植技术已得到国家级认证。马红兰在2008年成立的杭州稼禾秀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当前也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像马红兰一样的“新农人”在仁和街道还有很多,除了种植技术的革新,他们积极探索党建统领下的“项目+运营+品牌”发展模式,让花园经济持续“种出”绿色财富。为打破土地资源约束,仁和街道村民还将花木产业拓展至外地,发展“地瓜经济”,进一步实现强村富民。2023年仁和花卉产值近3亿元,花园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66719元。

“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等原理,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与生态规划分院院长袁康培道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高质量出新成效,2023年,余杭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3.84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757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超5.5万元。

数字技术“串起”强农产业链

鱼群也有自己的专属“跑道”?余杭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实践不止于苗木,仁和街道三白潭村的村民们将鱼也养出了花样。

“‘跑道’是一条接近‘U’型的养鱼水槽,里面一直存在推流,鱼可以逆流游动保持运动状态。水槽内的推流在不同时段有不同水流量,喂食时间的流量会降低,鱼群集中排泄时段的流量则会加大。”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鱼工厂”、6000平方米的陆基小海洋、1290平方米的育苗车间……在余杭区,养鱼这件事不仅变得科技感满满,还串起了一条条强农产业链。

余杭区仁和街道三白潭村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供图

以三白潭为核心,余杭区综合农业科创、文创企业等资源,将“渔创·低碳”作为主题,推进“产-加-销-服”渔业全产业链建设,并通过“公司+农户”合作运营的“鱼校长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农渔产品走出国门、热销海外。2023年仁和渔业总产值为3.27亿,同比增幅5.1%。

另外,余杭区整合三白潭青鱼干、七味咸茶、稻米、四季果等特色农产品,利用电商直播、邮政物流体系,打造4个共富工坊。除了仁和渔业,余杭区还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打造径山茶、瓶窑果蔬等5条上亿元农业全产业链,其中径山茶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

“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服务强农相结合,有利于发展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浙江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邵峰表示。

和美余乡“逐梦”未来乡村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无数美丽乡村破茧而出,绿水青山间的余杭也焕然一新。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基础上,余杭的未来乡村之梦正逐步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众多亮点之一,稻海飘香的“禹上稻乡”、绿道环绕的“运动良渚”、竹山林海间的“未来笛乡”……余杭区的明星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绘就着这幅乡村“大美画卷”。

绿水青山受青睐,美丽乡村引客来。大批游客为村里带来人气,更带来新的就业方式。农家乐、民宿、休闲康养等业态;开春节、插秧节、开镰节等农事节庆;长桌宴、稻田婚礼等活动……“现在留在村里工作创业的年轻人都越来越多了,就连老人都能在家门口支个小摊做点生意,每天也有不少进账。”仁和街道花园村村民张忠春经营着一家园林工程公司,如今他的收入更高了,日子更好了。

仁和街道的樱花园吸引村民游客前来“打卡”。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供图

余杭各村百花齐放,各有各的招,有的立足一产,有的主打艺术,有的从体育入手,全区形成了10条未来乡村示范带。去年,全区民宿休闲农业游客人数达650余万人,营业总收入6亿元。

据悉,2023年,余杭区出台“和美余乡”5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未来乡村5个、省级和美乡村7个,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县。此外,余杭区还荣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

“越己者恒越”,在强党建、美生态、鼓钱袋、富脑袋的乡村共富之路上,浙江各地区还在寻找更大的突破。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对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提出建议:“未来,我们还需通过城乡融合框架下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与融合,吸引新型主体下乡返乡创业,并通过对大中小农户的差异化政策,逐步实现小农户的有机更迭,以此增强农业经营体系,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