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所呼,我有所为:“民呼我为”码,杭州钱塘区居民身边的“幸福码”

您有所呼,我有所为:“民呼我为”码,杭州钱塘区居民身边的“幸福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03 15: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何将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钱塘区为全量收集“民声”,畅通群众诉求,搭建干群沟通桥梁,通过数据整合、事件融合、功能聚合、力量联合开发“民呼我为”码,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探索具有钱塘特色的“民呼我为1310”工作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走深走实。

扫一扫,问题“码”上来解决

让数据跑腿服务于民,让数字红利辐射每一个群众,钱塘区的每个村社及周边区域均贴有“民呼我为”码,群众扫一扫或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民呼我为码,即可反映问题、咨询建议、投诉爆料。

“谢谢你们,老板已经给我结清工资了,现在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简单的回访电话让一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下帷幕。

年关将至辖区各企业将相继停工、农民工将陆续返乡,因此劳资纠纷、欠薪情况问题处于高频状态。相较于之前农民工讨要工资的繁琐程序,“民呼我为”码成为解决欠薪纠纷最快捷的工具之一。

据了解,“民呼我为”码作为警网协同指挥调度平台的事件来源之一,在签收该事件后,由各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小脑”指派“手脚”队伍至现场处置,遵循“1310”工作要求(即1分钟签收、3分钟派单并联系当事人、10分钟到达现场处置),按下了10分钟快速处置欠薪问题的“快捷键”。整个事件流程均可点击“我的事件”进行实时查看,事件处理完成后,群众可在线进行星级评价,让事件处置落到实处,实现矛盾纠纷不过夜,同时将纠纷事件由原来“坐等上门”式工作到“主动解决”式处置转变,真正做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键到底,多方合力破难题

“民呼我为”码共设有“我要反映”“我的事件”“我要电话问”三大模块,作为群众事件反映的总入口,将事件数据同步至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实现了群众的问题解决“一键到底”“一管到底”。 

位于义蓬街道的德意义和苑小区自交房以来一直被房屋质量、停车难等问题困扰,经过多次与地产公司沟通协调,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小区自交房以来一直存在房屋漏水问题,但是总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没想到最后是民呼我为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小区业委会俞主任感慨道。

自9月份以来,多名群众通过“民呼我为”码反映了同类事件,区级平台发出预警通报,督促属地街道尽快落实处置,义蓬街道积极组织社区、业委会、开发商、物业开展四方协商会议,同时网格员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民呼我为”码起到了前沿阵地的作用,通过多方合力、汇聚民智,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

“民呼我为”码事件依托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手脚”队伍得以高效解决,同时基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作为街道、社区、网格的事件流转中枢,实现一般事件快速处置、疑难复杂事件联动处置,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让事件处置“一键到底”,落实闭环。

分析研判,避免矛盾升级

今年8月初,基于警网协同系统提醒,短时间内有多人通过“民呼我为”码反映新购商铺存在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共性问题,商铺所在的新湾街道与派出所联合会商,经过分析研判将事件流转交办至所属社区,由社区召集地产方、物业、商铺业主等多方代表,通过家门口的“湾嫂议事厅”

妥善处置事件,避免问题扩大、矛盾升级。

通过技术赋能,让基层治理渠道得到拓宽,将“民呼我为”码纳入“平安法治大脑”组件,互通多系统数据,通过算法比对对“一人多次”“一事多人”“一地多事”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街道、派出所对每日分析结果进行会商研判,实现双脑联动。

自七月起,“民呼我为”码累计收集群众上报事件3524件,已办结3410件,办结率达96.7%。其中,矛盾纠纷532件,化解532件,化解率达100%。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马振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