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言:“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功用与美观之外,中国古器所承载的性格与文化,超越了时空界限,在最年轻的一代身上遥遥呼应、勤勤传习。
近日,21世纪报社携手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研学专业委员会及西湖博物馆总馆走进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开展“馆藏·文化”主题“思享汇”活动,与同学们一同揭秘青瓷的文化密码,探索如何用英语传播中国文物故事。
南宋官密青瓷盏托: 釉前素色,入火则青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校长曹纺平为活动致辞,她表示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以非遗青瓷特色项目为抓手,通过传承和推广越窑青瓷非遗文化,激发孩子们对青瓷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她认为本次思享汇活动以英语传播青瓷文化的视角非常独特,希望同学们可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在文化遗产方面的智慧和取得的成就,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厚植民族情感。
接着,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媛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风雅之美——探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的“馆藏珍品”小课堂。王媛老师以史为线,向同学们科普了青瓷和官窑的相关知识。她提到青瓷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瓷器种类,公元200年前后,青瓷器首先在浙江宁绍平原一带烧制成功。因此,浙江被誉为“青瓷的故乡”,青瓷被誉为“母亲瓷”。
王媛老师带领同学们细细鉴赏了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这件文物出土于老虎洞南宋窑址,是一件放置茶盏的花瓣形空底托盘。
它釉色青莹如玉,开片宛若天成,造型端庄古朴,紫口铁足相得益彰,将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巧妙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完整度,还是工艺水平,皆是窑址出土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讲中国故事就是翻译中国: 时代责任在中国少年
在讲座《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少年的历史担当》中,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伟长学者赵彦春以中国古诗、谚语的英译为引,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翻译中国,将经史子集、古典诗歌,甚至是流行歌词翻译成他国语言,进而使中国文化得以唱响世界。
赵彦春教授以《三字经》的英译为例,着重讲解了翻译中的音韵英译,强调诗歌翻译的最根源的法则就是大道至简,是其所是。他还强调,想要译好经典,语言的结构很重要。翻译至少必须保证“三美”:形美(phanopeia)、意美(logopeia)、音美(melopeia),使形意之间达到最佳的匹配。
讲座的最后,赵彦春教授借《少年中国说》英译版勉励同学们,今时今日之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讲好中国故事是年轻一辈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强大基石。
文物竞猜 :今天我是双语讲解员
在“诗情话意”文物竞猜环节,同学们两人一组,通过对文物的外形、花纹等特征的英文描述,竞猜文物的名称和朝代。活动中,小讲解员们用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生动地还原出一件件珍宝,不仅增进了对于我国馆藏文物的了解认识,也在比拼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
赵彦春教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这是一个有效且有趣的学习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述能力,记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他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进一步,在用英文表达中国的专有名词时,尽量辅以英文的解释和更为本地化的表述,让外国友人不仅能听懂更能理解和喜爱我们的文化。
来看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吧:
王序言: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我认为它将新技术、官窑文化和英语三个元素结合了起来,在中西方碰撞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让我们领悟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英语的奥妙。
朱军:我觉得文物竞猜环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馆藏文物的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希望未来有一天,我可以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的传统瓷器,让他们和我一样爱上它们的精美造型和文化底蕴。
唐语点: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多元,从概念到实践方面都有所涉及。青瓷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原来认识一件文物,除了看外形,还可以了解它的制作工艺、朝代背景以及文化象征等等。虽然我平时就对英语就比较感兴趣,历史学得也还可以,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把中国的文化底蕴融入到英语中去,赵彦春教授的讲座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和动力,今后我也想多多尝试,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文化。
关于“思享汇”| 青少版
为培养21世纪青少年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1世纪报社面向中小学启动了“思享汇”青少版系列活动,旨在为校园输入鲜活丰富的内容,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实践体验,引领学生积极正向的思维理念、更好地认识和感知社会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活动将围绕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五大模块,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努力搭建中小学“第三课堂”,服务好校园课后两小时。
联系我们举办“思享汇”
电话:010-64996405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马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