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苕溪畔,溪水潺潺,岸堤景美,构成一幅清丽雅致的生态画卷。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便民桥村自推行垃圾分类助力“五水共治”的政策以来,便民桥村这个小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美丽蜕变。
近年来,便民桥村通过深化辖区环境整治、严查排污、加强运维监管、加大宣传教育等措施,控源头、强管理,强化分类意识,补齐治水“短板”,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工作,助力美丽和平建设。
“平时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便填埋场进行回收处置,减少垃圾渗滤液对水体污染,不向河道、窨井乱扔垃圾、杂物以免堵塞排水管道,节约用水等等,这些都是在参与五水共治……” 便民桥村党员干部志愿者正与和平镇退役军人护水志愿队一起挨家挨户地向村民们发放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的宣传资料,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检查每家门前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内是否正确分类生活垃圾。
为了推进垃圾分类,2019年,便民桥村便开展 “百日攻坚”环境大整治行动,并制定整治计划。在便民桥村党支书记梅一根的带领下,村庄院子里乱堆的杂物、河道中漂浮的垃圾都无影无踪。通过网格化管理方式,村委重点对路边、河边、田边等区域清洁整理,村民收拾自家院子。同时对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保洁员、清运员、承包组长,进行每月一次的垃圾分类培训。全村上下撸起袖子,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整村环境得到大大的提升。整洁的环境促成了村貌的焕然一新。
大环境整洁后,美丽村庄建设的“重头戏”登场。村里开始推进垃圾分类、污水专项整治。这些年来,便民桥村的村干部们积极探索从源头分类到终端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的同时,也会树立自己的改革观点——垃圾分类与诚信文明进行挂钩。村委们纷纷走家入户,向他们宣传垃圾分类、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他们深入村民居住区现场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不定期抽查村民家垃圾分类情况,并将结果纳入“村民诚信指数”。人人争当“垃圾分类诚信户”已成为村民们追求的新风尚。现如今,每天做好垃圾分类,等着垃圾车上门清收,已经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村民们思想上有认识,行为上有共识,这不仅是培养了村民细分垃圾的生活习惯,更是一份“诚信+垃圾分类”的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村委会也引导村民自觉爱护河道,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河长制”的推行使得每一条河道的治理都得到妥善的安排,真正实现了责任体制的完善。平日里,河道保洁人员针对巡查发现的河道漂浮物、垃圾进行清扫,并举一反三做好辖区内河道岸坡保洁工作,加大对河道、河岸的保洁力度,减少对河岸绿植的破坏,降低污染河道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打造绿色美好家园。
“处处堤边种杨柳,家家门外有芙蕖”已不再是设想。现如今,便民桥村的道路两旁,各种树木高低搭配、乔灌结合、四季常青,景色宜人,一改往日荒草丛生的旧印象。村民们都感叹说:“以前路边全是杂草,偶尔路上还有垃圾、废瓶子,现在大变样了,我们村里跟城里没两样,说不准还超越城里哩!村子的环境美了,出门心情都好了。”
“万家笑语荷花里,知是人间极乐城”。便民桥村在持续不断的改革春风吹拂下,在垃圾分类助力‘五水共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自信。共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理念在激荡中焕彩流金,化蛹成蝶。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