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盛世”|聚当下 望未来 古镇建设焕发新机

千年“运河盛世”|聚当下 望未来 古镇建设焕发新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9-21 11: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8月26日通州启程,“爱上大运河 千年古镇行”大型融媒体行动由北至南,途径京、津、鲁、苏、浙五省市,在金秋时节,走过3200公里蜿蜒长河,跨越2500余年历史岁月,一同回望“万艘龙舸绿丝间”的繁华航运,体验灿若星辰的运河非遗文化,见证着众多运河古镇的华丽转身,最终到达临平塘栖。

9月16日,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在塘栖古镇启幕,大运河沿线数十个古镇齐聚一堂,围绕“大运来临 古镇创生”主题,就如何发挥大运河文化纽带作用、如何活化大运河遗存的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等闲话古今、探讨未来,为她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沟通:沿岸古镇展示大运河的包容创新。“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自开凿以来,便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众商云集,催生了一座座因运而生、因河而兴的沿岸古镇。虽说如今,随着水运交通的日渐式微,昔日繁华逐步褪去,但喧嚣过后,南北碰撞而生的历史记忆、文物遗址、非遗技艺正积淀内化成古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乡愁,蕴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近日,“爱上大运河 千年古镇行”大型融媒体行动,从大运河最北端开始,走访了通州张家湾、天津杨柳青、济宁南阳、扬州瓜洲等历史名镇,从北至南,运河沿线地区纷纷探索新的路径,让运河文化绽放新的光芒,进而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天津杨柳青镇,创新正在带来生机,结合文旅项目实现年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年画文旅跨界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在济宁的南阳古镇,独特的河湖景观和运河文化成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风景,渔家婚礼、鱼鹰捕鱼、龙舟巡游、观荷放鱼等水乡文化吸引来众多游客……

大运河(临平段)亦如是,在时代机遇的作用下,塘栖古镇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与期望。那么,她的未来将如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方案》便是解答:以“科创文旅融合链,打造古镇产城旅融合实践模型”为核心区发展定位,以“江南运河名镇 科创文旅水乡”为总体发展定位,规划形成“一轴一廊五岛五心”的空间布局,并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特色,瞄准数智科创产业,聚焦沉浸文旅场景与科创未来场景融合,打造古镇产城旅融合实践模型,呈现出链接千年的“运河盛世”。

这样“各美其美”式的精彩,来源于运河之水的包容。既把得住运河船工号子的高亢激昂,又藏得下悠扬丝竹声中描摹的江南清雅,承载着无数繁华的盛景。时至今日,仍能将沿线各地的文化融合串联,打造成一幅和谐共生的文化画卷。

探索:专家学者献策大运河的未来发展。在9月16日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上,历时半月的经验交流之旅有了更为专业的讨论平台。

“我生长在大运河畔,每天都从大运河上穿越而过,我感觉到历史就在我们身旁,未来就在我们前面……” 2017年,“朱炳仁·铜”新厂址落户临平,从此,“运河三老”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铜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便与大运河有了更深的联系,也为让“千年运河流动起来”有了更为生动的实践。“它虽‘老’了,但是它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我们应当把它传承好、利用好……”在临平,朱炳仁看到了全社会对文化遗迹保护的决心,“要充分发挥老百姓的智慧,将大运河变成一条推动沿运河城市经济发展的黄金运河河道。”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则将“数字化”的概念运用到了文化保护之中。“类似塘栖的众多历史古镇中,有着大量的文化古迹、美好故事,如果能将他们收集起来,建立成可听、可视的数据库,也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赋能。”在他看来,有回望过去的记忆,才有展望未来的底气,“借此将众多古镇文化浓缩在一起,将对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发展大有裨益。”

“因运河而生的古镇,跟运河一样,是在流动中不断嬗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古’镇,它有科创的先天优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宇说。为此,临平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历史、文化、旅游等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运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机更新、产业创新等方面进行主题演讲,并就运河沿线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有机更新、产业经济优势挖掘与创新等展开讨论,共同献计未来发展。

大运河(临平段)的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自去年10月建设启动以来,临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暨大运河科创城建设项目征迁等各项工作在稳步推进。27家码头、30家企业签约腾空,使得‘西优’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大运河科创城的产业发展腾挪了优质空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绿道全面开工,数字文化、金融创投、新能源等企业的纷纷落户……全新的绿色生态廊道、产业空间格局,正伴随着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日渐清晰。

合作:古镇联盟承载大运河的发展期待。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古镇相比,运河古镇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今保护和发展大运河古镇,对大运河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沿河两岸通力合作,协调推进。

研讨会现场,由塘栖、张家湾、杨柳青、瓜洲、南阳、南浔、崇福、乌镇等八大运河古镇联合发起,携手全国大运河沿线约40家古镇共同筹划的,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正式成立,以盟会友,壮大运河古镇“朋友圈”。来自临平大运河畔的塘栖代表,宣读并发布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协作发展宣言。未来,联盟成员将以“大运河”为纽带,通过“有效联动、资源共享、聚合传播”,主要围绕“共护文化遗产,共创古镇价值,共扩古镇影响,共筑合作繁荣,共谋发展思路,共享发展经验,共促联盟发展”七大方面,携手共促大运河沿线古镇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的发起地,大运河临平段长约40公里,历史悠久。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塘栖镇自元末起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清朝乾隆时期的《杭州府志》记载:杭州塘栖镇,“宋时所无”,元时“运道(运河)改移”此处,遂致“日益繁盛”,而今为“市镇之甲”。千百年来,这里文才辈出,书香传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将借此契机,与来自全国运河沿线的古镇代表、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形成合力,互相取经,为在运河沿线发展文旅、文创产业先行探路,着力把运河打造成一条新时代下的共富带。”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临平区正以“大运河”为核心全面开启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以“塘栖古镇”为中心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的举办,既是临平区复兴千年古镇的一项举措,也是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中的一桩盛事。

逾越千年,曾经以“来往”两字串联起的古镇,如今,正因“守护”越靠越近,也让大运河的未来发展更为人所期待。如今,运河文化在古镇之间奔腾、升华,大运河(临平段)也正蓄势待发、谋求新变。(图片:李根旺)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