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区全面开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征程

杭州临平区全面开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征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5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临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努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深入推广公共文化数字化运用,坚持创新驱动,文旅融合,建设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更丰富、更便捷的文化服务,为临平区建设融沪桥头堡、未来制造城、品质新城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贡献文化力量。

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十三五”期间,已建成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国家一级文化馆”先后入选中宣部评选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以区图书馆为龙头构建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辖有8个镇街图书分馆、1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5个杭州书房、1个汽车图书馆。至2020年底,全区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面积达3.81万平方米。拥有全国优秀文化站1个,省级文化强镇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6个,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到100%,“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然形成。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突出城市文化品味,在国家3A级景区艺尚小镇内建成国际一流的临平大剧院、国内领先的文化馆新馆、时尚潮流聚集地国际秀场和云中艺术广场等文化新地标,实现了文化设施的“靓丽转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全域旅游”相融相通。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打造的亚运场馆——临平体育中心,体育中心建筑总面积95000平方米,其中体育馆观众座位4300个,体育场观众席位10200个,成为临平区公共文化高品质文化设施又一标志性建筑。

“高大上”的文化场馆是一道道最靓的风景,但“小而精”颇具特色的文化场所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临平街道利用老城区区位特点,建成集聚智慧图书馆、艺术交流中心、戏曲交流中心、文化公园等文旅基因的艺术长廊,同时将“牛拖船”、“九曲营”、“大圆井”等历史遗迹进行提升改造,建设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串联成具有老城记忆的旅游点,为居民群众和游客了解临平历史风情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听、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文旅体验点。

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度。

以创品牌、树品牌构建特色文化活动,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入手,积极发挥品牌项目的引进和带动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临平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一大特色。先后举办的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长三角滚灯艺术大展演和特邀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获得者和文化部艺术类最高奖“文华奖”获得者苏畅、高阳等一大批专业艺术家参演的中国国乐节等国家级赛事,满足了群众观看高水平文艺演出的需求。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借助临平大剧院引进的多台国内高水准剧目,如意大利原班歌剧《阿依达》、《王者荣耀》交响音乐会、陈佩斯等主演的话剧《戏台》、陕西人艺的话剧《白鹿原》、老舍的话剧新编《新茶馆》、李宗盛作品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等,使观众在家门口观看好戏好剧成为现实,并以此吸引了众多周边城市的观众前来打卡。

临平区惠民品牌活动影响深远,开展的“临平之春”新年音乐会、元宵灯会、新春迎新演出等新年系列活动和“藕花洲大舞台”、“藕花洲故事会”、“藕花洲文艺轻骑兵”等“藕花洲”系列活动成为群众参与度最大的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此外,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的“红歌嘹亮 唱响亚运”临平区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合唱大赛、“牢记使命心向党”百篇经典诵读、“艺术花开别样红”百场文化活动献礼、“奋斗吧,我是临平人”等系列文化活动,更是收获群众点赞满满。

以高质量的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提高群众文艺的艺术感染力。

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临平出品”,具有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近年来,创作表演的曲艺杭摊《西湖春秋》、《青凤收徒》、《美丽的眼睛》、《美丽的红马甲》、《夏母训子》、《淑英救弟》,现代舞《芙蓉镇印象》,小品《猫鼠新传》,原创歌曲《香雪海》、《相爱一家》,越剧大戏《洪昇》、《汉兴未央》等先后获得“全国群星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村歌十佳金曲、中国越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奖、浙江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市大奖。这些作品不仅登上国家艺术大奖的舞台,同时也借助众多品牌活动的舞台,深入乡镇街道,社区乡村,与广大观众近距离交流,深深扎根基层百姓生活,成为群众文艺精品的代表作。近几年,临平区文化馆创作辅导的作品在杭州市级以上获奖、发表就达379件(次),其中部分作品还随滚灯艺术团先后赴法国、新西兰、美国、约旦、南非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获得外交部、文旅部肯定,成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文化“金名片”。

以高质量的公共数字化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现代传播力。

全面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推进临平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总分馆建设,对原有系统迭代升级,优化功能模块和服务体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建好用好文化云平台,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智能化服务。

投资近千万元的临平数字文化馆,面积300多平方米,设有网络云平台、数字体验区、视频体验区、音频体验区四大区块。通过把文化馆公共文化资源以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后,群众就可以通过软件非常便捷获得文化信息资源,体验文化活动,亦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参加线下的各类艺术培训等。上半年,数字文化馆推送信息200余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60余(期)次,参加艺术培训5000余人,实现了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把线上文化服务与线下艺术普级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临平的历史文化核心就是大运河文化,如何从众多的大运河文化脉络中,提炼出最突出、最具辨识度的“临平文化基因”,就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把系统保护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放在首位,重新赋予大运河在新时代下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让老百姓更深感知历史、更近感受人文、更好享有生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临平区有两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点段,分别是杭州塘和上塘河,两段运河几乎覆盖了临平全区。可以说临平的发展离不开大运河,是大运河滋养了临平这方水土、这座城,并积淀了“开放包容”的多元运河文化。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临平区还将致力于公共数字文化从空间到资源,从平台到方式,从线上到场景取得新突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开启奋斗新征程。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