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打造工程渣土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新模式

打开“德清县工程渣土数字化服务系统”,一幅深蓝色为背景的数字地图映入眼帘:全县建筑工地,渣土消纳场地,渣土车量数量、车主信息、运行轨迹、信用等级等信息清晰可见。待服务系统平稳运行后,还将对工程渣土之外的其他建筑垃圾一并纳入该系统,实现整个建筑垃圾领域的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德清打造工程渣土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新模式

来源:浙江在线 2021-07-14 1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文/仲瑶卿)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处置、运输逐渐成为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工程渣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近年来,德清依托于数字城管系统,打造“德清县工程渣土数字化服务系统”,在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化管理的同时,推进服务系统迭代升级,实现“不见面审批”,从而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打开“德清县工程渣土数字化服务系统”,一幅深蓝色为背景的数字地图映入眼帘:全县建筑工地,渣土消纳场地,渣土车量数量、车主信息、运行轨迹、信用等级等信息清晰可见。

“伴随着《德清县工程渣土管理实施方案》的出台,2020年1月我们同步开发上线了‘德清县工程渣土数字化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服务系统),该系统对车辆的实时定位、卡口监控、审批信息、出土点和消纳点的实时土方量等信息进行算法计算后,形成业务工单和统计报表,实时传输至‘浙政钉’,监管、执法人员处置后进行信息反馈;监管、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后,也可以通过‘浙政钉’上传至服务系统,服务系统进行计算后下发分析结果,形成智慧化监管的双闭环。”德清县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吴志军介绍道。

数据显示,该系统上线以来,在渣土车辆数字监管的助力下,德清县已查处违法行为140余辆(次),严厉打击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偷倒滥倒、无证运输、抛撒滴漏等违法行为。

当地探索工程渣土的智慧化管理不止于此。“去年所推出的‘服务系统’是1.0版本,主要应用于执法环节,今年我们在原有‘服务系统’上进行迭代升级,以‘管用’效果为导向,打造‘两堆土,一辆车’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实现工程渣土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德清县综合执法局局长邱连荣说。

何为渣土的“全生命周期”?即为从源头出土场地——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卸点消纳场地,其中建设方需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公司、寻找消纳场地,还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现场踏勘审批,前后需要跑多趟。待系统上线后,只需要通过“浙里办”平台,即可实现“不见面审批”。据了解,该系统由德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协同大数据、公安、建设、自规等部门,开发的具备多跨场景协同功能的工程渣土“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设置不同权限实现运输工具、出土场地、消纳场地、许可证等相关信息办理、查询及违规信息推送。

建设方不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线上约车”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运输方,系统还可以根据其申报的出土地点、土质和方量,科学匹配合适的消纳场所以及所对应的价格区间,供出土方自行选择,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德清县综合执法局机动中队中队长李世鹏演示了工程渣土从出土到消纳的过程:   

出土方通过“浙里办”平台进行线上申报出土意向,属地镇(街道)通过“浙政钉”进行初审,“三化办”现场踏勘后通过“浙政钉”进行最终审核,系统根据其申报的出土地点、土质和方量,科学匹配合适的消纳场所以及所对应的价格区间,供出土方自行选择。

接下来,出土方根据“浙里办”展示的运输企业信息以及相关信用等级评价,挑选合适的运输企业,自行“线上约车”。

最后,出土方通过“浙里办”提交相应审批材料,“三化办”通过“浙政钉”进行材料审核与信息反馈,完成“线上审批”。

2.0版本的“服务系统”连接了“浙政钉”、“浙里办”,从治理和服务两端建立应用场景,不仅实现了智慧化监管的闭环,还融入了智能匹配、线上约车、线上审批等服务功能。

德清县综合执法局局长邱连荣表示,在全域推动数字化治理的大背景下,德清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从工程渣土“一件事”应用场景切入,聚焦“渣土消纳难”这一企业共性问题,协同多部门推进服务系统迭代升级,如此一来,有效解决了县内渣土供需不平衡、市场信息不通畅、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外来渣土非法入县、运输企业违规运输等问题,使工程渣土市场更透明、更有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了治理能力。此外,待服务系统平稳运行后,还将对工程渣土之外的其他建筑垃圾一并纳入该系统,实现整个建筑垃圾领域的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仲瑶卿)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