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荣说,“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个梦连接起来的,一个梦想实现了,又会有一个新的梦想。新梦想总是在前面引领着你。”徐文荣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始终把“让横店发展起来,让横店百姓富起来”放在首位的社会企业家,风雨几十载,初心不变,始终如一。
徐文荣今年86岁,他的创业历程始于40多年前。40多年来,徐文荣创业路上的多个第一次,一次次书写着横店的传奇故事:1976年,为解决横店百姓温饱问题,创办了横店缫丝厂;1980年,他与横店丝厂的创业者第一次转移产业重心,从轻纺产业转向磁性材料产业;1996年,开建《鸦片战争》电影外景基地,这是横店人第一次涉足影视文旅产业;2008年,横店建设圆明新园新闻通报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面对争论与质疑,徐文荣道出心声:“我是农民,农民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争出来的。”2017年,经过5年夜以继日的施工,横店圆明新园四大景区悉数开园;2020年,中国横店文物艺术品大市场开业……这些年,徐文荣做成了许多事,完成了不少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的一生,可以归结为两件事:做人与做事。
拼尽全力要让横店发展起来
横店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南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半山区半丘陵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资源十分匮乏。解放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南江是条烂肚肠,年年都要闹灾荒,开门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有女不嫁横店郎”,那时的横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基础落后,镇里只有一条街道,百姓几乎全靠种地为生。可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贫困小镇,已经成为“影视文化名城、休闲梦幻之都”和“工业强盛、文化领先、城市优美、百姓幸福”的现代化小都市;横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5年的75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7万多元。
这一巨变,徐文荣功不可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以徐文荣为代表的横店农民企业家,以“拼命三郎”的创业精神,办起了一个又一个工厂,一步一个脚印,开辟着横店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1975年创办横店缫丝厂;20世纪80年代,横店成为浙中地区首个工业产值“亿元镇”;1993年,经当时的国务院经贸办批准成立全国首家乡镇企业集团。以徐文荣为创始人的横店集团“一班人”,1994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开发文化力,发展生产力”的课题,推行“弘扬民族文化,培育现代文化,注重企业文化,发展商业文化,强化道德文化”的总思路。
1996年,为支持著名导演谢晋拍摄迎接香港回归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劈山炸石,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占地319亩、150座各类建筑、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十九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并以此为契机,横店集团进行了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坚定不移实施“高科技战略”, 坚持“非高科技项目不上”的方针,在原有的电气电子、医药健康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步涉足影视文旅产业。先后建起了30多个大型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和30多座大型高科摄影棚,构建了从影视基地、影视服务、影视娱乐到院线影城、影视制作、影视教育的产业链,赢得了“中国影视梦工厂”的美誉,践行着中国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经过40多年的快速稳健发展,今天的横店集团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200多家生产和服务型企业,5万多名员工,以电气电子、医药健康、影视文旅、新型综合服务等四大产业为主的中国特大型民营企业。
让横店百姓富起来是他一生的追求
徐文荣说:“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怎样才算成功呢?成功可能有大小,自己想做的事基本做成了,可以说成功了一件事。你的目标越远大,目标实现以后的成功感就越大。但是,真正的大成功总是与老百姓的愿望相联通的,只有老百姓说你好,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我从办企业开始,就抱定一个宗旨:多办企业,多赚钱,多为老百姓办好事。首先是千方百计多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洗脚上田’, 走出土地,走进工厂。随着工业企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发展高科技产业之后,就有不少人被挡在了工厂门外,我就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样,就能使每个人都有賺钱的机会,都有致富的可能。”“老百姓生活富裕了,对环境、卫生、教育、文化等等,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城市化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回顾横店集团40多年的发展历程,徐文荣在创业过程中一直以推动横店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发展、解决横店“三农”问题为己任,坚持“企业办社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横店集团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镇基本设施建设,创办了医院、幼儿园、高中和大学。近几年,横店集团还投巨资进行了配套项目建设,横店通用机场已实现通航首飞,杭温高铁、金义东轻轨等项目也在建设中。
2018年,由中央多个部门联合组织调查的“横店幸福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横店农民住房、医疗、保险保障等指标和满意度显示,横店已经基本达到现代化程度水平,横店人很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比例占90%以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文荣几十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如同他2019年6月应《浙江共产党员》杂志之约,向建国70周年说的话:“从我个人来讲,我应该称得上是一名先进的共产党员,因为我一辈子遵从内心,不讲空话。为横店百姓办实事,是我一生坚守的信条。但我还算不上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那些为党和国家献出生命和一切的同志。”他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和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相合,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使贫困落后的横店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大家好了,自己才能更好,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徐文荣深深爱着横店这片土地和人民,不管自己荣辱富贫,他都义无反顾。“通过几十年的奋斗,横店老百姓通过农业变工业、农民变工人、农村变城镇的发展途径,解决了‘老三农’的问题。在新时期,我提出横店要农业永远稳定、农民永远幸福、农村永远美丽的‘新三农’目标。”他生活在人民的沃土之中,也是横店老百姓巨大的爱,给了他源源不断的源动力、创造力。他不仅是卓越的领导者、朴实的实干家,更是农民的企业家,是他实现了横店无限的可能。
徐文荣总结自己的人生,是“苦难童年、风雨青年、奋斗中年、成功老年、伤感暮年、劳碌终年、圆梦晚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横店的发展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徐文荣,这个经常说自己是农民的社会企业家,值得被历史铭记。(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