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锻造浦江样本 “水晶”之光再现

作者:Dominic Morgan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6-15 09:46:41
分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锻造浦江样本 “水晶”之光再现

孩子们在浦江翠湖中嬉戏游泳。金华市浦江县曾是浙江在2013年6月打响“五水共治”第一枪的地方。吴拥军 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一座白色三层小楼外,62岁的周成乐正坐着乘凉,看着孩子们在波光粼粼的翠湖里游泳嬉戏。

四年前如果看到有人在湖里游泳,周成乐可能会直接打电话叫救护车。“2013年之前,翠湖湖面上总是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还会有异味一阵一阵地从湖里传出来。”

当时,周边超过1,400家水晶作坊把成吨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倒入湖中,使湖水呈现出一种病态的乳白色,被称为“牛奶湖”。

从垃圾成堆到风景如画,翠湖的转变正是浙江省自2013年起大力实施五水共治工程的一个缩影。

“黑色”水晶

浦江县是浙江“五水共治”工程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曾经,浦江当地的22,000家水晶企业产出了全球85%的人造水晶。这一行业给浦江带来了“水晶之都”的美誉,更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统计,2003年到2013年,浦江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9,542元增长到30,711元,十年间增长221%。在当时,周成乐就将自家的小楼出租给一家水晶加工作坊赚取租金。

但行业的恶性竞争和监管松懈也带来了破坏性的污染。据中国国际电视台报道,2013年浦江已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县。当时,全县有超过500条“牛奶河”,更有25处水体已经变成黑色。

浦江县政府也曾在2006年和2011年试图严治污染,但考虑到水晶产业贡献了全县超过 11%的GDP并且提供了20多万个岗位,对水晶产业的治理牵一发则动全身,两次治理行动最终都不了了之。

2013年,浦江水污染将影响到包含浙江省府杭州市在内的多个下游城市水质和饮水安全,“水晶之都”水污染治理的重拳出击已势在必行。

全面整治

随着“五水共治”的进行,政府似乎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困境:到底该怎样在不影响浦江县经济发展的同时治理这里严峻的环境问题?

对水晶产业彻底改造升级,是浦江县政府给出的答案。上万家生产工艺落后、分散经营的水晶作坊被关停整治,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治理污水至关重要,”浦江县环保局副局长黄海如是说。

2013年开始,浦江县政府对无证经营、违章建设的水晶作坊开展了“零点行动”、“阳光行动”等大规模整治,鼓励各部门及老百姓积极举报水晶作坊的违规排污行为。

堵不如疏,在关停违规水晶作坊的同时,浦江县政府投资55亿元建设的水晶产业园于2015年8月投入使用。浦江县的水晶企业,如果要继续经营,必须选择搬入产业园或是投资安装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

在几年的整治中,超过21,000 家违规水晶企业被关停。现存的614家水晶生产商中的526家已经搬入水晶产业园经营。

绿富同兴

浦江水晶产业园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摊薄了园内企业的治污成本,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企业的竞争力。

“机器换人”则是园内水晶企业的另一升级趋势。“搬入园区前我雇了10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0个。” 浦江县罗潇水晶有限公司老板罗印田介绍道。

“五水共治”不但没有影响浦江县的水晶产业的经济效益,反而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生产力的发展。2016年,浦江水晶行业总产值超过了90亿元,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只有60多亿元。

浦江“五水共治”的实施,惠及产业远远不止水晶制造。从宏观角度来看,浦江2013-2016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达到20%。

据浦江县政府报导,在水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失业的务工人员一部分已离开浦江,另一部分选择留在浦江的则得到了高额补偿,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赔偿金用于投资种植葡萄和香椿等农作物。

浦江良好的环境推动了当地更多新兴产业的发展。浦江新光村曾经星罗棋布着超过300家水晶作坊,整个村庄弥漫着不规范生产造成的有毒气体。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热门的乡村旅游景点,民宿、时尚酒吧、咖啡馆和精品店一应俱全,令游客流连忘返。

翠湖边的周成乐也切身感受到了“五水共治”带来的经济效益。他的新租户将原先的小作坊改造成了餐厅,让他每年能多收5,000多元的租金。退休的周老伯现在经常在晚上带着他的孙女在湖边散步,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沿着翠湖散步。”周成乐笑着说。

(秦继蓉和冯翀琳对此文亦有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锻造浦江样本 “水晶”之光再现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