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甬企加快转型升级 创造了世界“NO.1”

作者:冯 瑄 来源:宁波日报 
2017-05-09 09:51:05
分享

部分甬企加快转型升级 创造了世界“NO.1”

联盛新能源牵手世界500强企业。(冯瑄卫良志摄)

部分甬企加快转型升级 创造了世界“NO.1”

  杉杉新能源物流车亮相展会。(冯瑄宋云龙摄)

记者冯 瑄

通讯员胡龙玉卫良志

拳拳丹心,报效桑梓。越来越多的浙商甬商坚守实业,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机遇,实现“二次腾飞”的同时,成为推进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打造“名城名都”的“生力军”。市经合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浙商回归项目共186个,实到资金151.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2%。其中浙商回归3511产业项目84个,实际到位资金96.02亿元,占比超过6成。

在抢抓发展机遇同时,不少浙商甬商坚守实业,加快转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宁波力量”。

在坚守实业同时,还有部分甬企加快转型升级,创造了世界“NO.1”。

“从内蒙古包头创业,到宁波杭州湾年产值35亿元的磁性稀土合金材料项目研发生产,慈溪人邹宁回归故土十年,深耕稀土深加工产业,总计固定资产投资15.16亿元”“从服装到锂电池产业,杉杉掌门人郑永刚带领杉杉实现跨界发展,并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位于海曙望春工业园的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2019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亿元”“今年4月底世界500强企业法国ENGIE集团宣布收购浙江联盛新能源集团25%股权,成为宁波史上首个签约的能源类外资项目”……

瞄准3511产业

抢抓投资机遇

何旖莎是浙江联盛新能源集团(下称联盛)的董事长。2011年,持有英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和英国伦敦卡斯商学院金融硕士学位的何旖莎学成归国。“我是土生土长的镇海人,从小就外出读书,回国后就想回到家乡来。”作为年轻一代,何旖莎希望通过联盛主攻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逐步探索能源替换新方式。

2015年年底,“80后”何旖莎被家乡的投资环境、创业氛围以及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的“妈妈式”服务打动,将集团总部搬到镇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浙商回归、总部经济发展和零地招商的典型。

世界500强排名第89位的法国ENGIE集团与联盛的股权交易完成之后,双方新成立的公司将投入3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开发超过40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业务范围逐步扩展至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业务领域。

“反哺家乡”究竟如何“反哺”?包括联盛在内越来越多的浙商甬商积极抢抓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发展机遇,将眼光瞄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3511产业领域。所谓3511产业指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3大战略产业,以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清洁能源为代表的5大优势产业,以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和以工业创新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

今年一季度84个浙商回归3511产业项目中,杭州湾康泰博医药生物园项目是典型案例之一。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6.7公顷,规划建设25万平方米由创业孵化楼、中小企业独栋、GMP中试实验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实验动物平台等组成的国际化、花园式生物医药高科技园区。去年该项目开工建设。目前,科技园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一期共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预计今年9月份建成后将容纳1100名研发人员。

项目负责人、北京康龙化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国强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超50亿元,集聚中高端科研人才8000名,聚集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170家。“它将是杭州湾新区乃至宁波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项目的大手笔。”楼国强说。

坚守实业

为“宁波力量”代言

在抢抓发展机遇同时,不少浙商甬商坚守实业,加快转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宁波力量”。

“我们成功地将稀土铈元素应用在稀土磁性材料产品中。”宁波复能集团总裁邹宁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稀土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领域中,只有科技研发与创新创造,才能使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它不仅颠覆了钕铁硼产业的传统制备技术,使稀土铈磁体产品更具稳定性与一致性,同时更为稀土磁材产业的下游企业增收节支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复能集团经过在宁波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稀土行业领军企业。“3年前,公司在杭州湾租用了5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当年实现2亿元的销售收入,这背后是产学研的大手笔投入。”邹宁总裁说,近几年复能集团先后投入近8亿元,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工院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保持着科研合作关系。去年9月院士工作站在复能挂牌,中国稀土材料学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成为复能的总技术顾问。

在去年的宁波市推动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仪式上,复能两个项目在会上签约并入选全市“稀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预计所有项目投产后复能集团年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

如果说复能在中国稀土产业发展中闯出了一条产学研新路,那么位于余姚的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则打造了半导体产品的“中国芯”。2005年8月,在海外生活工作十余年后,姚力军辞去了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职务来到宁波,创立了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超高纯钛,结束了中国需要依赖进口超高纯钛才能生产溅射靶材的历史。

姚力军说:“以前,超高纯钛严重依赖进口,生产成本太高。通过自主创新,超高纯钛的成本至少下降50%,而且还打通了超高纯钛—靶材—电子芯片企业整条产业链。”凭借自身广泛的国际市场人脉和资源,姚力军从世界各地为宁波引进了更多的海外博士和创新团队。他告诉记者,去年iphone7核心处理器A10芯片采用了江丰电子的产品,这也是中国电子产品第一次应用在相关手机技术规模集成中。

在坚守实业同时,还有部分甬企加快转型升级,创造了世界“NO.1”。如今在望春工业园,“杉杉”往日的制衣车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包括新能源汽车流水线、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动力电池PACK厂、动力总成系统集成实验室等。追溯历史,“杉杉”对于新能源领域的进军始于1999年。17年前,杉杉成立了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业务,并于2001年正式投产。这一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的垄断,将产品价格由每吨60万元降到了每吨40万元。如今杉杉锂离子电池材料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杉杉锂电池材料也进入全新的大发展阶段。”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主任谢云说。

原标题:以“中国制造2025”的名义回报桑梓 从“一季报”看浙商甬商力量

分享

推荐